安徽胡氏宗亲网
标题:
梦里老家婺源清华寻根之旅
[打印本页]
作者:
胡宁生
时间:
2018-5-9 18:04
标题:
梦里老家婺源清华寻根之旅
作者:胡在煌(新安一樵)
经过无数次的期盼,2018年4月30日终于在这天和朋友宗亲一同前往婺源——梦里老家!为何我对婺源清华如此期盼?又为何称其为“梦里老家”?只因我们清华是常侍胡一世祖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学公故里地,当年先祖学公几经仕途波折由歙篁墩至祁门义成都再徙居婺北清华。此行乃寻根,常侍胡自清华发源,据谱考八世祖时敏公迁出清华,我属其下的街源的日华公支璜田派,璜蔚派,古时修谱也有联系,但由于交通的不便不是常人能及的,顾此次之行可以说是千年等一回!
由县城出发,一路前行,潜口上高速,过屯溪,经休宁,直达婺源县城紫阳镇,为的是去到县城的文化广场看下已经被婺源各类史志中记载中的名人胡学的雕像!
到达县城时找到了文公南路28号由清华宗亲胡文利开的婺胡轩茶行,文利宗亲在此店经营着婺源各产地名茶及徽州菊花,也附带经营奇石!胡老板热情接待了我们,见面时就象久别了的兄弟,聊学公的丰功伟绩,聊当年宗亲离别清华的无奈,话总也聊不尽,说不够,窗外在下着阵雨,雨俏停我们决定前往文化广场。
到文化广场了,前面就是广场九龙柱!
终于见到了婺源各类史志中记载的名人常侍公胡学的雕像,在文化广场名人雕像中居首,一身戎装,威武严肃中带着慈祥,心中倍感亲切,当伫立在学公雕像前,竟不知从何说起,眼睛一阵湿润,是呀,血浓于水,感慨万分!
和朋友宗亲在常侍公雕像前合个影。
在离开文化广场后,既然来紫阳镇了,也去熹园看看。
起源起徽州的朱程理学,就是祖居婺源生于福建的朱熹为创立人,朱熹融道家和禅学思想入儒学之中,使儒学蜕变为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经典理论——理学。
他提出了“天理”、“气”、“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范畴,倡导“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一系列名教观念,以“天理”为本,组建了严密的自抑性思想体系
。
熹园就是纪念文公朱熹而建,园内是典型的徽派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序,园内藏有重达几十吨的砚石!
离开紫阳,我们一行人前往心中圣地清华,清华是以清溪环绕,华照生辉而名。曾经为婺源县治,现为婺北重镇,也是婺源除县城紫阳镇外的第二大镇。谱上记载胡学早年跟其父胡瞳经清华,见此“清溪环抱,形若环壁,群峰叠起,古树参天,”后遂定居于此,开始是定居在东园,后来延伸至清华! 胡学在官场、战场奋斗了大半生,在隐退之时,特意找了婺源清华作为自己颐养天年、繁衍家族的地方。婺源境内千沟万壑、溪流纵横,“出门见山,举步涉水”的独特地理条件,是一个天然躲避战乱的桃花源。胡学《东山集》有着这样的诗句:“逃名偷白日,避地得清华。堂起东山旭,园疏西渚沙。已劳令尹驾,时访野人家。战伐何时定,山中对紫霞。”这表明了常侍公迫切希望卸甲,归田清华的心情!
说清华得从常侍公胡学的生平,及他父亲胡曈及我们来自世居咸阳的安定胡说起。请看《新安文献志》上有记载胡曈生平,及朱小阳的《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
到清华了,过桥右拐200米样子,清华竹安堂油纸伞老板宗亲胡三忠在马路旁接上了我们,我们一行前往三忠宗亲兄弟的竹安堂参观!
竹安堂油纸伞厂内一片繁忙。
在和胡三忠宗亲聊天时得知油纸伞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售往全国各地!
哈哈,也来个镜头!
在一阵聊,一阵拍之后,三忠宗亲兄弟说中午饭到宗亲胡来富的徽州大院内吃饭,于是我们和三忠老板娘道别!拜拜!
宗亲胡来富的婺源清华宾馆(徽派大院)座落在清华新街288号,宾馆是集吃住玩一体的两幢高大上的徽派大院,是承接各类宴席,包厢,旅游,户外,娱乐之场地!
在来富宗亲胡老板的徽派大院内的楼上大包间用餐,其中南昌的宗亲也在一起吃饭,宗亲们谈笑风生,就象失散多年未见面的兄弟姐妹一般,聊学公各支裔孙,联清华胡过去的事和未来,千年一回,共叙欢畅!
吃过中饭后,顾不上休息,便来到东园看常侍公当年居地,在原清华总祠看常侍公亲手栽种的苦槠树,寓意子孙们要忆苦思甜,不要贪享富贵,要仁义忠孝传家!
行走在五华里的清华老街上,清华街分上街下街,平整的青石板蜿蜒其间,两旁商铺与民房比肩接踵,小巷依次与大街连接,四坊分列两旁,环街有九井十三巷,繁华时有商铺300多家,清华自古文风昌盛,仅宋胡氏家族就有进士13人!
走在清华街上,下街的一个地方胡文胜宗亲在介绍由岳家军路过清华时,岳飞为随军主管机宜文字清华人胡闳休的家乡修的方塘!
志成堂,现为民宿!
在徽州,相信很多农村的小孩坐这个长大的,街源方言叫:座嘎(夾)。
在宗亲胡平飞所开的诊所里,是暂时清华常侍胡的寻宗查源之地。
常侍公胡学,生于唐大中四年,咸通六年随父曈游婺源,至灵观上香,爱婺源山水,遂有卜迁之念,咸通九年中进士,十一年上书忤田令孜贬福州。乾符戊成,黄巢部将孛明攻福州,守将王全举降,学被执。黄巢重其貌伟,释而授庐州,舒州宰,后劝王重荣反巢,胜绩,封武德大夫知河中监。广明二年,领兵击败朱温,扬播,封济南刺使,河东防御使,骁骑将军。中河元年,说降朱温、李克用,同发兵攻入京师,黄巢败去,学封京城监察使。光启元年封宣歙节度使兼国子监祭酒、殿中侍御使,赐第京师。光启三年父曈卒,弃官奔丧,廷赐新安开国男,食邑三千户。文德元年致仕,由黄墩徙家于婺源北清华,建清源堂,自号东山真翁,成为安定胡清华始迁祖。学生八子:遵延简、祟延昇、徇延厚,文延晖,武延晞,愈延渠、润延鲁、庆延照。居清华守父业延族的主要是四子延晖和五子延晞两支,四子延晖即街源一带(璜田,璜蔚,胡埠口等周边地带)的正源,后人遵胡学为一世祖。
也有另一种谱记,请看胡宁生《婺源清华胡》
婺源清华胡氏(始祖胡学)
忠信仁义的常侍公《勉子》诗:家有千卷书,用心共磨琢,孝悌与忠信,仁义而礼乐,此言尔须记,可以为良药!
具体有关常侍公生平,请看胡根来的《清华胡氏始迁祖常侍公纪实》
看到了太太太太朝奉,高兴啊!
宗亲胡文胜老师说:你们的这支在这里!
看到了祖辈的大名
查对在清同治年间修的《清华胡氏统谱》
签上到此处寻根者的大名。
在谱上查对到了日华公支璜田派及璜蔚派。
查对谱后一行几人与清华本地宗亲胡三忠,胡文胜,胡平飞在乡贤家训《清华胡氏条规十则》墙上合影留念!
继续行走在清华老街上
用竹匠,打竹器。
桶匠,箍饭甑。
见到唯一一个支祠,也都这样子了?!
一行人来到了彩虹桥,当地人称上街桥,原是一架木桥,上街胡仁德建,清乾隆庚寅(1770年)胡仁德后裔胡宏鸿即林坑庵僧胡济祥与清华人胡永班一起募捐资金架石墩,铺木板建成一座长廊桥,后人重修该桥时,在桥中阁亭设神龛,摆设胡济祥,胡永班和上古冶水的夏禹的灵牌,以志纪念。彩虹桥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全长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被众多媒体称誉为中国最美的桥,桥从化缘到峻工,历经十年。彩虹桥的设计是古代婺源人的智慧结晶!如今被开发成景点。下街的聚星桥原也是廊桥,后改为公路桥。
再现踵米踏队场景
走出彩虹桥来到了宗亲胡文胜家
走出了约五华里的清华街己下午四点多了,感觉到现今的清华街老房己不多见,仅零零散散的数幢老房子在向路人诉说过去的辉煌,其中八只支系祠堂也没了,剩下一幢也是危及可危,其余祠堂改建成学校或其他用房!
因当天急于赶回歙县,没时间去看学公墓,等下次到清华再去祭拜学公,只能向清华宗亲借两张学公墓地图片,以图代祭!常侍公于天佑丙寅三月十六子常侍公卒,享年五十六岁,谕葬十八都洋峨山(今天的思口金竹),洋峨山亥丙向,占地数百亩,为金鹅孵卵型。溢号:忠毅。歙州刺史裴枢亲往祭拜,裴枢曾随胡学征战沙场以诗饯曰:霜风初慄冽,同公事北征,腾踏三千里,扶摇九万乘。山中派鹤愁,天角少微明。泞贝享嘉会,来归书锦荣。学公的一生文武双全,忠勇智孝,仁义至上,他一生南征北战,说服朱温降唐,与李克用王重荣等并肩作战打败黄巢,后期又与李克用等联手遏制朱温某唐野心,为恢复唐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出谋划策与钱镠征讨董昌,生前皇帝给了巨大的荣誉,卒后给于极大的厚葬,墓制规格在徽州史上也少见!!!做为常侍公的裔孙,我们要学习他的“忠孝仁义”“低调谦和”“敢于担当"在功名成就之时,不贪荣华富贵,隐居山野的高贵品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清华常待胡裔孙遍居中国各地及海外,人口众多,在历来及现在的各个时期都为国家各行各业做出了贡献!
当年墓道两旁的石马,石龟在思口敬老院内,石人不知去向。
清华的南面是一座屏风形的山,因东西并列五峰,故称之“五老峰”,最高处海拔329.4米。源出大鄣山的婺水,东南直下60里经清华村北,向南流婺源县城。婺水宽100多米,清光绪《婺源县志》在舆图“清华”地名上注“通舟止此”,道光戊戌《清华胡氏仁德堂世谱》亦说婺浙二水合流处“吴楚舟楫俱集于此”,证明了这是船运终点。同时,这里又是古驿道交会地点,由此北至徽州府,西往景德镇,南经婺源县城可绕轻饶州,信州,衢州,地处“京省要津”。清华夾在山水之间,呈弓状延伸,山、水、聚落三者结合,形成了“茱岭屯云、藻潭浸月、花坞春游、寨山耸翠、东园曙色、南市人烟、双河晚钓、如意晨钟”的“清华八景”。
清华,是常侍公徙迁地,也是常侍胡之圣地,再见了清华,再见了梦里老家,再见了清华宗亲兄弟姐妹们,有空定常回祖居地老家走走看看!
清华常侍胡历史上各支名人辈出,现在也有官溪人中国空间技术科研究院总设计师,总指挥的胡其正,和璜田乡人的现任中央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
从早上歙县六点半出发,到婺源县城文化广场瞻仰学公雕像,品了宗亲胡文利的婺源名茶,参观了熹园,宗亲胡三忠竹安堂油纸伞,抱了学公亲手栽的苦槠树,吃了宗亲胡来富的正宗徽菜,走到宗亲胡平飞寓所查对族谱,上了彩虹桥,和宗亲们又返回宗亲胡来富老板的徽派大院内登车告别,于下午四点多启程回歙,寻根一路,宗亲一路相伴,为的是同宗同源寻根的弟兄们,谢谢你们,谢谢,再谢谢!
告别了清华宗亲后,一路北上,登浙岭,看到了徽饶古道在眼前,于是决定走一走,在古亭前,在吴楚分源碑,在继志亭看古道的沧桑;
当年常侍公也许是从这条古道徙迁清华,吾辈子孙正脚踩着先人的之足迹返回!
此美篇中清华航拍图为清华宗亲向摄影朋友所借,版权归作者所有,另外向提供本美篇中所要的清华资料的宗亲们,及此次一同前往的朋友宗亲们,谢谢你们,谢谢!
欢迎光临 安徽胡氏宗亲网 (https://hu.ah.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