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安徽胡氏宗亲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寻访黟县胡氏宗亲

发布者: admin | 发布时间: 2013-4-26 19:49| 查看数: 15643| 评论数: 2|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寻找黟县胡氏宗亲
我们这支胡氏大约1870年左右从黟县迁入安庆市潜山(今岳西)县,
始迁祖克原公。现居地岳西县莲云乡,人数很少约200人。手里有一本民国时期手抄本老谱。主要内容如下:
一、远祖名人:
1、高昌公(周朝,仕齐为大夫)
2、敏公(汉朝,仕汉为谏议令吏升荆州左司马)
3、育公(字元长,晋咸和任新安太守,后卜居黟县横岗)
4、文鬱(郁)公,历官秘书丞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抚江西,葬黟县潭口村进士第甲山庚向有碑。一说生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嘉靖戊辰1568年)进士,这个时间与状元曾棨(1372-1432,江西才子,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状元)送过匾文对不上。《新安名族志前卷-胡》”潭口“词条记载:子富子曰文鬱,年十六,登永乐甲申进士,授河南西华县令,擢浙江道监察御史。(因同榜状元曾棨送过匾文,所以后者更可信)。
二、堂号为光裕堂,经查黟县确有光裕堂,但名气不大。
三、始祖克原公其兄弟有原、贵原仍居黟。
四、字辈派系:文宗思立复生天,世允一支其克宣,昌懋既芳加载启,尚为力赞秀恒年。自宗派至其派部分迁陕,无法稽考。


综上所述:由1、2、3条可以判断此支胡氏系新安横岗胡氏,由第4条看应为新安横岗胡氏的一个分支潭口胡氏

如果上述结论正确,那现在应该寻找潭口胡氏族谱,重点查找胡文郁后裔,特别是有原、贵原两兄弟,因为他俩仍居黟。

鉴于此,请黟县宗亲或知情网友帮助协查黟县胡文郁后裔,特别是有原、贵原两兄弟的相关情况。
如有消息,请与本人(138 6605 5558)联系,定当重谢。


最新评论

admin 发表于 2021-11-14 11:25:19
横岗胡氏,出帝舜之后,居妫汭河边,得妫姓。武王灭商,完成统一大业,追封前圣王之后,封舜裔妫满于陈(今河南河阳县),许女为其妻,以主持祭祀舜帝。妫满长寿,谥日陈胡公。
此后子孙一支姓陈,一支姓胡。汉景帝时七国叛,二十世计宁请击,封安定王。传至二十二世胡元善,袭封安定郡王,子孙兴盛。“晋成帝成和年初,三十五世胡育任新安太守,ト居古黟,为横岗始迁之祖,另提为一世起”。
横岗地处黟县城东,为渔亭至县城必经之道,背负东山,傍溪临水,田庐自成一色,称外六都,属“三六九,大乡村”。六世日明星者,仕梁,天监中为太常卿,里居日,见村外多荒田未垦,乃凿渠十余里,溉田千余顷,民德之,立祠于网上。唐李白题其祠诗云:“十里无余姓,田庐共一村。四时瞻庙親,尽是太常孙。”
二十二世胡寿安,字克仁,任信阳令,作诗明志“官到此几经春,不畏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宋至清代,胡氏共有进士5人。胡氏二十八世胡邦,由横岗迁居仙源宏潭,为解宏潭胡氏世族。《新安名族志》载:“黟之横岗、牌楼里、潭口、忠信坊、西递、南山皆有胡氏。”
今胡氏遍及全县各地,其中聚族而居的村落还有:宏村镇汤蜀胡村、横川胡村,碧阳镇瑶山胡村、梧村胡村,宏潭乡胡村,柯村乡胡门村、湖田村、宝溪上胡,洪星乡联光胡村等。至2006年,胡氏人口数在全县各姓中排名第二位。

admin 发表于 2024-9-11 19:24:40
黟县百度百科: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称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隶属扬州,黝县属丹阳郡。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黝县建广德王国,立中山宪王弟孙云客为广德王,鸿嘉三年逝世,无子继承,国遂废。平帝元始二年(2年)四月,复以广德故国(黝县)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王,传子赤。王莽篡位,贬赤为公,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废,改黟为愬卤。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从此改黝字为黟。
晋灭吴,新部郡更名新安郡。黟县属新安郡。
隋朝改郡为州,开皇九年(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十一年复置黟县,属宣州。十二年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十二年,歙人汪华据黟,称吴王,增置黟州于黟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黟县属歙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黟仍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的赤山镇及其六乡和饶州的浮梁地置祁门县,次年,又划黟县、秋浦、浮梁一部分置石埭县。
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黟县属徽州。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州为路,黟属徽州路。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二十四年改为徽州府,黟县属徽州府。直至清朝,沿袭不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留县,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6月,划归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年8月废道,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划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3月,直隶国民政府皖南行署,8月,划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9日,黟县解放。5月13日,黟县划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1950年,将石台县的柯村乡、美溪乡,太平县的宏潭乡划入黟县,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撤销徽州专区,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9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黟县并入祁门县。[3]1961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复置黟县,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徽州地区,现为黄山市(原徽州地区)所辖。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5-1-14 09:39 , Processed in 0.091762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