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岗胡氏,出帝舜之后,居妫汭河边,得妫姓。武王灭商,完成统一大业,追封前圣王之后,封舜裔妫满于陈(今河南河阳县),许女为其妻,以主持祭祀舜帝。妫满长寿,谥日陈胡公。 此后子孙一支姓陈,一支姓胡。汉景帝时七国叛,二十世计宁请击,封安定王。传至二十二世胡元善,袭封安定郡王,子孙兴盛。“晋成帝成和年初,三十五世胡育任新安太守,ト居古黟,为横岗始迁之祖,另提为一世起”。 横岗地处黟县城东,为渔亭至县城必经之道,背负东山,傍溪临水,田庐自成一色,称外六都,属“三六九,大乡村”。六世日明星者,仕梁,天监中为太常卿,里居日,见村外多荒田未垦,乃凿渠十余里,溉田千余顷,民德之,立祠于网上。唐李白题其祠诗云:“十里无余姓,田庐共一村。四时瞻庙親,尽是太常孙。” 二十二世胡寿安,字克仁,任信阳令,作诗明志“官到此几经春,不畏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宋至清代,胡氏共有进士5人。胡氏二十八世胡邦,由横岗迁居仙源宏潭,为解宏潭胡氏世族。《新安名族志》载:“黟之横岗、牌楼里、潭口、忠信坊、西递、南山皆有胡氏。” 今胡氏遍及全县各地,其中聚族而居的村落还有:宏村镇汤蜀胡村、横川胡村,碧阳镇瑶山胡村、梧村胡村,宏潭乡胡村,柯村乡胡门村、湖田村、宝溪上胡,洪星乡联光胡村等。至2006年,胡氏人口数在全县各姓中排名第二位。 |
黟县百度百科: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称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隶属扬州,黝县属丹阳郡。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黝县建广德王国,立中山宪王弟孙云客为广德王,鸿嘉三年逝世,无子继承,国遂废。平帝元始二年(2年)四月,复以广德故国(黝县)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王,传子赤。王莽篡位,贬赤为公,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废,改黟为愬卤。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从此改黝字为黟。 晋灭吴,新部郡更名新安郡。黟县属新安郡。 隋朝改郡为州,开皇九年(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十一年复置黟县,属宣州。十二年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十二年,歙人汪华据黟,称吴王,增置黟州于黟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黟县属歙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黟仍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的赤山镇及其六乡和饶州的浮梁地置祁门县,次年,又划黟县、秋浦、浮梁一部分置石埭县。 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黟县属徽州。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州为路,黟属徽州路。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二十四年改为徽州府,黟县属徽州府。直至清朝,沿袭不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留县,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6月,划归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年8月废道,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划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3月,直隶国民政府皖南行署,8月,划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9日,黟县解放。5月13日,黟县划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1950年,将石台县的柯村乡、美溪乡,太平县的宏潭乡划入黟县,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撤销徽州专区,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9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黟县并入祁门县。[3]1961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复置黟县,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徽州地区,现为黄山市(原徽州地区)所辖。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
|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5-1-14 09:39 , Processed in 0.091762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