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溪头是泾县东乡一个古老的村落,幽深而曲折的溪头老街至今还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只要你稍稍留意就可以窥见当年“七里垛”的气势和热闹繁荣的景象。这个曾经以盛产茶干而闻名的皖南古镇,以胡姓为主,聚族而居。长期以来繁荣的经济,不仅使胡姓繁衍成庞大的望族,而且教育发达、文化兴盛、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其中成就最高最富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胡朴安、胡怀琛、胡耐安和胡道静四位文化大师了。
胡朴安(1878~1947),文字训诂学家。原名韫玉,字朴安,泾县溪头村人。他从事汉语文字和训诂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著有《文字学ABC》(世界书局,1929年)、《中国文字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37年)、《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俗语典》(主编,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等。其中,《文字学ABC》一书是一本文字学通俗读物,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对甲骨文、古文、篆文、隶书等都有相当的说明。中篇说明六书的次第及功用,并分别用实例阐明各自的内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这是为研究文字学的人提供的一部基础参考书,其中显示了作者博而能约的能力。《中国文字学史(上、下)》一书共分四编,材料详实,观点明确,是研究文字学的一部很好的参考书。作者在书中主要叙述和研究了文字学各派著作及作者,阐明文字学学说的源流及系统。他依文字学的演进,将文字学史分为四期:1、秦汉至隋,为文字书时期;2、唐至明,为文字学前期;3、清代,为文字学后期;4、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为古文字学时期。该书的出版是个开创性的工作,作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国训诂学史》一书除了序言外共分6章,即1、尔雅派训诂;2、传注派训诂;3、释名派训诂;4、方言派训诂;5、清代训诂学之方法;6、今后训诂学之趋势。他搜集清代汉学家的训诂方法加以编纂,建立起训诂学的轮廓。他所主编的《俗语典》收条繁富,所寻出典多有新编成语词典所不及的,是一部具有现代专科工具书功能与效应的辞书。此外,他还著有《中国言语变迁的痕迹》(《时事新报》上海,1928年12月20日)、《汉碑在文字学上之价值》(《时事新报》上海,1929年1月17日)、《中国文字之发生与变迁》(《中国学生》1936年第2卷第1~4期合刊)、《声韵略论》(《文风》1936年第3期)、《从文字学上考见中国古代之声韵与语言》(《学林》上海,1941年第9辑)、《文字学之价值》(《学术界》上海,1944年第2卷第5期)等论文。
另著有《易经学》、《易序卦说》、《诗经学》等著作六十余种。
胡朴安不仅与李叔同同为“南社”社友,还曾一起编辑过《太平洋报》,有过一段朝夕相处的时日。
对于弘一大师的研究律学,胡朴安的评价是:“文人学子学佛者,多学禅宗,或学相宗,近世多学密宗,大师独精严戒律,此所以德高而行严也。近十余年,未见大师之面,而大师之德愈高,而行愈严,为海内外学佛者所钦仰,不仅朴安一人。”
李叔同出家以后,胡朴安每次到杭州,仍要设法去见他。有一次,胡朴安到杭州的灵隐去见弘一,后又赠诗一首:
我从湖上来,入山意更适。日淡云峰白,霜青枫林赤。
殿角出树梢,钟声云外急。清溪穿小桥,枯藤走绝壁。
奇峰天飞来,幽洞窈百尺。中有不死僧,端坐破愁寂。
层楼耸青冥,列窗挹朝夕。古佛金为身,老树柯成石。
云气藏栋梁,风声动松柏。弘一精佛理,禅房欣良觌。
岂知菩提身,本是文章伯。静中忽然悟,逃世入幽僻。
为我说禅宗,天花落几席。坐久松风寒,楼外山沉碧。
胡朴安不是佛门中人,却描绘了弘一大师的僧侣生活。
不过弘一大师对此诗的部分句子不以为然。他对胡朴安说:“学佛不仅精佛理而已,又我非禅宗,并未为君说禅宗,君诗不应诳语。”胡朴安为此只好承认自己囿于文人习惯,却不知犯了佛教诳语之戒。从此事中,人们足见弘一大师学佛之精严。胡朴安在写了那首诗后,弘一大师曾书“慈悲喜舍”一横幅答之。
1939年,胡朴安患脑溢血,半身偏瘫。于是决心学佛,“以自宁静”,很想得到学佛有成之人的指导。他在未学佛之前得到过弘一大师的点拨,但在学佛之时却无缘获取弘一大师的启示,深以为憾。不过他以为来日方长,总会有与弘一大师再聚的日子。
然而,他的这个愿望还未实现,弘一大师就于1942年10月圆寂了。获此消息,胡朴安悲痛难当,他说:“此朴安之心所以尤怦怦不能自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