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安徽胡氏宗亲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回望,是为了向前走得更坚定

发布者: admin | 发布时间: 2024-9-29 13:21| 查看数: 566|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回望,是为了向前走得更坚定

——为胡秀华、胡定华先生新书作序

2024年09月27日 

 

  天下名山众,秀在南岳峰。南岳有贤者,千岁烟雨濛。人类造文明,华夏仅一种。赵宋南渡后,辗转入湘中。
  公元1129年深秋,一户50余口的胡姓人家,为了躲避战乱,谋求生息繁衍,从湖北荆门流落到三湘四水。这户人家的掌舵人,是1097年科举考试的第三名进士胡安国。他的原籍是福建崇安人,今天叫武夷山市。
  本来他是这次科举考试最高分的得主,却因作文没有喊口号,加上考生中又有当朝宰相的儿子,所以在公布成绩之前,排名一路下滑。幸亏当时的皇帝宋哲宗一时心血来潮,看了他写的文章,连连称赞,把他的名字亲自提到第三位,要不然他在榜上的排名可能就会下落到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之后去了。
  这位胡安国先生,毕业后担任过不少官职,迁居湖南之前,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担任过湖北和湖南的提学官,约略相当于今天的省教育厅长。之所以特地提一下,还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省教育厅长,他担任荆湖北路提学那年,中国第一次设立这种官位,时间是1103年,按照宋代纪年,是宋徽宗崇宁二年。建议并推行这项行政建制的,是当时的宰相蔡京。蔡京虽然是一代奸佞,但他在推行地方教育方面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因为性格刚直,坚定孔孟伦理信念,拒绝与蔡京合作,胡安国在官场一路受挫。赶上时运不济,从北方草原上一路南下的女真军队,忽然像旋风一般,卷走了北宋政权。中原地区的匪盗,趁势劫掠烧杀,河南、湖北一带,已经没法活人了,只好携带家眷、僮仆等,流离失所,如同飘零的落叶,被历史的冷风,吹到湘潭县一个叫碧泉的小池塘边上,暂时躲避下来。
  此后若干年,胡安国往复湘潭与衡山之间,讲学授徒,为古代一部叫做《春秋》的儒家经典做注释工作,借此发挥自己对时政和社会风气的不满,同时对新建的南宋王朝提点正面建议。
  胡安国去世后,他的儿子们继承父业,尤其是他的小儿子胡宏,继续在湖南地区讲学授徒,传播正统儒家的忠孝伦理,表达对国家前途和民众生存的忧虑。
  当时的湖南地区文化水平偏低、官民孤陋寡闻、风俗好勇斗狠,由于胡氏父子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加上学生们扩散出去的影响,上述情况在几十年间有了不小的改善。特别是胡宏,还在对儒家主流思想与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汇聚了一个经常在一起互相讨论问题、互相勉励人格的相对稳定的学者群体。这个群体,不久之后,被朱熹称作湖湘学派。
  笔者曾将这个学派,约略划分为五个不同发展时期:胡安国的时期属于开创时期(大致在1129—1138年间),胡宏的时期是定型时期(大致在1141—1161年间),张栻的时期为发展和外传时期(大致在1164—1180年间),胡大时时期是巩固期和转型期(大致在1183—1220年间),后面直到元军攻陷长沙和衡阳的1276年,是退化期和消亡期。
  第一、第二和第四个时期,学术、思想的领袖,都是这户胡姓的家人,胡大时是胡宏的幼子。第三个时期的领军人物是张栻,他是胡宏的入室弟子。第五个时期已无明显的代表性学者,但湖湘学派的精神还在,所以才能在面对强大无比的蒙古入侵者时,纷纷投笔从戎,为保卫国家政权、捍卫民族文化尊严、维护自己的生存权益,而甘愿以卵击石,慷慨赴死。
  胡氏父子创立的湖湘学派,对推动湖南地区教育发展、继承传统儒家伦理、改变地方风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胡氏一门,在南宋一朝之中,英杰辈出,接踵相继,确实值得历史记载,也确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早已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近些年来,胡氏中人参与此项研究的后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多半围绕自家所藏族谱,记述祖先事迹,表彰祖先功德。胡秀华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胡安国的第33代后裔,秀华先生生长于衡南县,是衡阳一带小有名气的地方文化学者。
  为了MOOC课程“天地大儒王船山”的录制,2016年冬,笔者专程赶赴船山先生晚年隐居著述的衡阳县湘西草堂,摄取外景。家住南岳区的胡安国后裔胡国民先生,特意开车接送,并将我来到南岳的消息,告知附近各县胡安国后人。胡秀华先生得知消息后,从衡南县特意赶到南岳看望,将自己用时13年独立编著的140万字的《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不吝赐赠予我。
  之后,我每受邀请到衡阳讲学,秀华先生都不辞辛苦,前来助兴听讲,亲切交谈。粗略算来,数年间,已与秀华先生晤面五六次,成了非常熟悉的老朋友。
  秀华先生今岁73,日前又将很快出版的新著《胡安国与子侄年谱》邮寄过来,嘱为作序。
  秀华先生作为中国姓氏学研究专家,这次将注目点返身投射到自己祖先的身上。一方面是他对姓氏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也表达了他作为后人的显祖之心。这是我的理解。
  与一般的家族谱牒不同,该著参考正史和相关地方史志,还参考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我的。该著的不少内容,都曾经与我商讨过,征询过我的意见。依我的感觉,在史料真伪的辨识上,秀华先生下了不少功夫,不是仅凭自家族谱,人云亦云。秀华先生的新著,主要部分集中在对胡安国、胡宪、胡寅、胡宁、胡宏、胡大原、胡大壮、胡大时等的实际历史情况的汇总上,同时附录了有关他们的一些相关历史文献,还有他们的重要文章片段、所存诗歌等,不仅记录祖先的功德,对研究湖湘学派的学者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更为具体的一些内容,读者朋友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无须本序过多赘介。
  修族谱和续修族谱之类,与祭祀祖先一样,古已有之,传续不绝。这类做法,在古代社会是孝子贤孙的事业,也是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用以表明他们对祖先恩德感戴和答谢的同时,也有教育后来者,光耀门楣,不使祖先光辉陨落于地的用意。
  时代已不同,今人对上述问题要有新的理解,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躺在祖先的功劳簿子上休眠,更不能时代前行而我们反在倒退。包括撰写族谱和祭祀祖先的用心和方式,都应当有所更化,有所改进。
  真要是敬重先贤,学学他们的人生品格,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比搞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更实在、更真挚、也更有益,而且还绿色环保。如果面对的是父母,情况就更不一样,只是为了表达心情、表达感情。另外的任何想法和心思,只要一动,行为就已变质,就成了利用祖先,就属于长距离的“啃老”。
  不论是修族谱、还是搞祭祀活动,只要越过敬、爱的界限,就是心存了另外的目的。不管这种目的,是出于攀附和利用权势,还是从而获得利益,或者借机拉关系,只要发动了敬、爱以外的其他心思,就是不道德的,就是不仁义的。
  赞美祖先的功德,不如自己做出成就。故意显示自己不忘本,其实就是已经忘本了。
  而故意张扬自己家族,借以藐视甚至敌视其他家族,制造盲目排外情绪,鼓荡夜郎自大的既愚蠢又恶劣的心机,封闭家族,阻断向他族学习的路径,危险性和危害性就会更大。今日若修族谱或者续修族谱、祭祀先贤、祭祀祖先,必应先知此义。否则的话,上述所有做法不仅无益,而且后患无穷。
  回望,是为了向前走得更坚定,泥古复辟是自毁前程。
  因为秀华先生写作的这部新著,并没有上述的另外用心,所以才会应命为他作序。感谢秀华先生的信赖。

  ■文:王立新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5-1-3 06:25 , Processed in 0.107947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