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安徽胡氏宗亲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修家谱时如何搜集资料

发布者: admin | 发布时间: 2024-10-24 15:40| 查看数: 146|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家谱时如何搜集家谱资料
一、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资料是家谱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一部好的家谱应该是一部朴实的资料的科学汇编,成为能用于当今,传于后世的精神财富。资料性决定了资料在家谱中具有重要地位。编修新家谱必须占有丰富的资料,以起到内容完备,资料翔实。搜集资料至关重要,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料,才能使谱书内容完备,资料翔实。
中国家谱有着悠久历史,重视资料的搜集工作是历代编写家谱的传统。各朝各代编修家谱都把资料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以历史事实说话,用历史的实际经历来反映家谱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早在周代,就有最著名的谱牒《世本》,是记载古代皇帝以来到春秋战国的历代帝王诸侯的世系的谱书,它依据大量的王诸大夫的谱牒资料写成。以后的皇室玉牒、民间私修的家谱,随着社会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多,家谱的范围逐渐扩大,内容丰富,都依据和记载了大量的资料。今天,编修新家谱,要发挥家谱“存史、学术、教化、凝聚”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繁荣学术研究、增强民族团结服务,就要搜集大量的、全面的、翔实的资料,用史实回顾过去,说明现在,展望未来,以家谱发展历史和现状,反映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二、搜集资料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搜集资料的重要原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从本家族的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出发,搜集大量的、准确的事实资料,科学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体现出时代的特点。在搜集资料中,必然要遇到如何评价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反动,评价历史人物,正确看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功与过。
2.广征博采原则
广征博采,指的是搜集资料要占有足够的资料数量。也就是说,搜集资料既要广泛,又要多,做到凡家族有关资料都要收全,不缺、不漏。编写家谱,首先要拟订篇目,篇目的第一个作用是指导搜集资料,是搜集资料的提纲。但是,在搜集中会出现许多出人预料的资料,因此,在搜集资料过程中,不要完全受篇目的限制,要站得高、看得远,放手搜集,广征博采,宁滥勿缺。
3.“四先四后”原则
(1)先易后难。由于家族成员分散、历史久远,搜集资料有难易之分。搜集时,先搜集容易的,某些资料比较罕见。一时难以查到,可缓一缓,留待下一步搜集。
(2)先近后远。一般来说,近期(含当代、现代)资料易于搜集,可先着手进行,而时间比较久远的资料,搜集比较困难,可迟一步进行。
(3)先活后死。“活资料”指当事人掌握的资料,“死资料”指文字资料、实物资料。搜集时,先抓紧访问当事人和知情人,把他亲身经历的见闻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查找报刊上的死材料。在搜集资料中,应当特别强调抢救活资料。
(4)先直接后间接。就是先搜集能直接说明问题的材料,然后再去查找作为旁证或补充说明的材料。
三、搜集资料的内容
1.家族世系资料
家族世系资料包括:姓氏源流;家族世系及其分支;每户源流,户主及妻名、字、生卒年月日、职业、职务、工作单位、电话、学历与工作简历、兄弟姊妹排行顺序;父母成员情况及岳父母成员情况。家庭成员有突出成绩的可以写出事实材料。户主子女姓名、性别、排行顺序。每户的人口及分布等。为收集某一家一户资料,设下列调查表。
2.人物资料
人物资料包括:家族中的科学家、发明家,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政治活动家、人民英雄、革命志士、烈士、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爱国人士、重要军人、实业家、文学家、戏剧家、诗人、作家、体育家、音乐家、美术家、画家、歌唱家及有声望的艺人、能工巧匠;资本家、军阀、恶霸、大地主、特务、叛徒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资料等。
3. 居住地地情资料
始祖或始迁祖居住地,又叫发祥地,一般是家族聚居地,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地地情资料包括:自然资源、山川河流、水文、地质、土壤、天文气象、矿藏、灾害;农业:耕地面积、耕作技术、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水利资源、水利建设;工业:冶金、冶炼、采矿、电子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商业:市场、供销、商店、土特产品;文化、教育、卫生、人口、宗教、风俗习惯、民间民俗等。
4.家族重要活动资料
家族成员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活动资料,包括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科学研究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活动、计划生育活动、卫生教育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家族祭祀活动等。
5.族人分布资料
始祖地:乡、镇、村分布资料;外迁地:省、市、县内,省外、国外分布资料等。创造条件,绘制族人分布图,或制表或可用文字记述。
6. 族人迁徙资料
族人姓名、世序(第几世)、时期(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原籍住地、现居住地、迁徙原因等资料。
7. 文献资料
著作、诗、词、联语、绘画、书法、墓志、祭文、杂论等。
8. 实物资料
建筑:祠堂、庙、坊、学校、坟茔;文物:古刀、古剑、首饰、玉器、古书、古画、古钱币;图表:图片、照片、招牌、地图、碑刻等。
9.口碑资料
口碑资料是指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原始资料。如老干部、老红军、老知识分子、老工人、老农民、各行各业的老人的谈话、录音、回忆录等。它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作用。
10.其他资料
历代谱书、年谱、大事记、各种纪实、村史、镇史、家史、厂史、校史、纪念章、证明、聘书、任命状、通告、通缉令、声明、题词、图纸、通行证、路条、票证等。
四、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1、制定搜集资料的计划
2、做好搜集资料的宣传工作
3、发函或公开行文征集资料
4、查阅档案、报刊图书资料
5、座谈会与登门采访结合
6、采编结合
7、充分利用旧谱书中的资料
五、资料的考证
家谱是一族之全史,家谱的资料只有经过认真鉴别、考证,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才能成为“信史”,垂信于世。在古代,由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谱书中伪证之风盛行。家谱中真伪并存,编修家谱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收集的资料由于资料的来源不同,资料所处的时代不同,资料的作者不同,也会导致资料真伪相混。尤其在阶级社会中,出于阶级的不同或政治原因,资料易被隐瞒了真相,建国后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有不少材料被歪曲。因此,对收集起来的资料必须认真鉴别、考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家谱的编写奠定科学基础。
在近代,为了维护家谱资料的真实性,不少学者、学谱作者对攀附显贵、篡改姓氏、乱认祖先、歪曲史实的现象深恶痛绝,予以批评、抵制。清著名谱学家朱次琦就是一例,他强调编修家谱应注重考证。他自己编写的家谱资料都是经过认真考征的。杨殿先生曾这样评价:“朱氏谱之异于前人者,即在无证不信一点。”又说:“朱氏所修谱,纯以考证之态度出之,斯真为一家之信史也。”他不仅自己认真考证,确保家谱资料真实可靠,而且勇于抵制攀附先贤的弊病,就是族谱体例创始人欧阳修、苏洵,他也严厉批评、指责他们在族谱中掺入非本宗的同姓人,犯有攀附之病,对明清的大文学家归有光,大思想家黄宗羲也作了同样的批评。今天,我们应当有更高的觉悟和科学水平,抵制错误倾向,进行科学考证,还事物的真实面目,使家谱资料真实可靠。
资料考证的基本方法有:
1.书证
书证,即把记载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资料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以文字资料考证文字资料。云南古滇王庄蹁率部进入云南的路线,在不同的文章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从湖南湘江经贵州黄平进入云南,一说经长江、四川进人云南,通过查阅《华阳国志》、《汉书》,都说是从湖南湘江经贵州黄平进入云南,证明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2.物证
物证,即以实物资料(如出土文物、历史文物等等)来考证文献资料的方法。实物是比文献资料更为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考证资料的真伪是非最具说服力。
3.人证
人证,即以人的口碑资料来验证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利用人证考证时,必须注意核实口碑资料的可信程度,要多采访几人,多人意见一致才可认定,不要随意以口碑资料否定文献资料。
4.理证
理证,即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以个人的学识技能来判断是非真伪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难度较大,要综合各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考证,史学称考据。近代考据学家胡适有一句名言:大胆假没,小心求证。在考证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慎重、小心,切忌主观片面,乱下判语。既要保护有价值的资料得到利用,又要防止以假乱真。
六、资料的整理
资料搜集工作中获得的资料,由于形式、内容和时间的不同,比较散乱。为了便于资料的查找、利用和保管,发挥资料的作用,应该及时加以整理。整理就是把经过鉴别、考证过的资料进行总体分析和系统归纳,使资料有条理、有系统地排列起来,便于使用和保存,利于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为编写家谱作好准备。
资料整理工作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对资料进行登记,填写资料卡片,二是对资料进行合理分类。
凡搜集的资料都应当登记。登记的方法就是填写资料卡片,资料卡片是收集各类文献资料内容的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形式,通过摘录填写卡片,可以把文献资料有价值内容充分收集起来,并成为易分类保管、检索、利用的科学资料。这是编写家谱的起点和基础。
资料卡片最常用,最后是资料摘录卡,它包含编目、题目、内容、种类、资料出处、摘录人、流水号、摘文时间、其卡样式如下表:(一页一卡)
资料的分类。是资料整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科学资料体系的重要过程。资料卡片摘录以后,就应该及时归类编目,纳入资料分类体系,构成一个资料分类管理的体系,为编制分类目录提供依据,为编修人员使用资料提供方便,“在资料分类时,一定要保持资料的原形。注意资料形成的历史条件,原原本本地反映历史事实”①。资料分类的形式主要有:
1.按问题分类
根据资料的内容、性质,分为若干问题(世系、世系录、人物传等等)分别归类。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这可以使内容相同的资料集中,便于查用。为了节省人力和时间,以谱书的篇目,作为问题分类的类目,以此来归纳资料。
2.按时间分类
就是以资料产生的年代,或以资料内容所属的年代作为划分的标准。一是按时期或朝代分类。如古代、近代、现代;或是明代、清代、民国时期。一是按纪年逐年分类,这种方法多用于历史事件(如义和团运动等),有利于反映一个事件或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特点,对编写大事记、人物传较为方便,但不便于检索、查找。
3.按资料的载体分类
按资料的载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字资料,如档案、报刊、图书等。一类是实物,如音像资料、图片、照片等。图书,按照一般的图书分类法,进行简单的分类和登记工作。报刊,按报刊的名称、年代、分别登记,一种报刊为一个单位。音像资料应登记、编号、装盒分别存放,或装人纸袋,并在纸袋上填写标题。图片、照片、可贴在一张纸上或装进纸袋,按所反映的内容或问题分类、编号,必要时,编制一个相同目录。
经过整理的资料,除登记外,为了便于查找和利用,还需要编制各种目录和索引,目录、索引采取簿式或卡片式均可。
七、搜集和使用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1.搜集资料既要全面,也要突出重点
资料贵在积累,贵在详尽,应当全面搜集资料,使家谱真正成为一家之全史。但搜集中也要注意突出重点。资料大致分为背景资料,也就是编写人员参阅资料;佐证资料,即对历史人物、事件、文件等能直接或间接证明的资料。以上这两种资料不一定都能写入谱书。第三类是人谱资料,即可以编写入的对家族历史人物和事件能进行叙述和说明的资料,应重点搜集。在家谱的共性中突出个性。不要千人一面。
2.资料的搜集工作与整理工作相结合
搜集起来的资料,来源广、数量多、内容庞杂,是编修家谱的基础材料,但同时又杂乱无章,必须进行科学的整理。因此,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应根据资料的基本内容、来源,按篇目的篇章、节、目划分类别,按类别建卡。本着一事一卡原则,按设定的资料登记格式填写卡片,分别列人篇目的类日之中,便于编写时使用。
3.资料搜集工作与考证和鉴别工作相结合
家谱是传世的百科全书,必须反映真实的历史,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搜集的资料必须进行考证和鉴别。要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搜集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进行严格细致的考证,从而辨别资料内容的真伪和校正错讹字句,确保人谱资料真实、可靠。以此为基础,编修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家谱。
4.要保持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要建立资料的登记、使用、保管和保密制度,妥善保管资料。凡是搜集的资料不论马上使用或暂时不使用的,都要完依无损的保存,不得随意毁掉,不得占为私有。
5.为搜集资料建立必要的鼓励制度
为了顺利开展资料搜集工作,更多更好的搜集资料,本着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精神,由私人提供资料的给予适当的报酬。提供的资料具有重要价值的,可适当增加报酬,一般的资料,也可以酌情给予纸笔费或抄写费。
十四、如何编写家谱的世表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一个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古人曰:“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一国之治乱兴衰后世难考,家无谱则一家之支派繁众奕世莫明,故修谱与修史并重也!”过去认为修纂家谱是家族的头等大事,各地宗族都极为重视,甚至还认为“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我国数千姓氏,大都有自己的家谱,现存最古老的家谱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文化”的重视。
世表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名(即谱名、讳)、字(即我们平时说的名字)、号(有地位、有声望、成年人自己提的);生(出生年月日时)、死(死亡时间包括年龄)、葬(葬地和方位);学(学历)、衔(官衔即担任的职务)、职(技术职称);婚(指男的结婚)、嫁(指女子出嫁)、育(指母亲生育)。
由于主修人员对修谱认知水平不同,文化程度的高低不同,工作能力和水平不同,责任性的强弱不同,修出的家谱质量也不同。那么,写世表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内容上的完整性。
续修宗谱是旧谱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新谱的延续和发展。因此,除无法查找和经动员本人不愿修谱的两类人,材料无法采集,只能维持原谱内容外,其余人员都应注意世表内容的完整性。
如上辈人已经死亡的应补上死亡日期和年龄,实在无法考证的亦应补上“失考”两字。旧谱中女儿未出嫁,而现在均已出嫁,应补上适某地某人,不清楚的应补上“适某地”或“适某氏”,再不清楚也应补上“适不详”,千万不能把旧谱中的“未字”两字照抄不误,变成了该女孩一直没有出嫁。
还有的因为妻子已离婚就不写,下面冒出个子女来,也不知道这个小孩是谁生的,或者把子女写在了后母名下都是不应该的。
学历、职务、职称三个方面,反映了族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内容,缺少这部分,宗谱就变成了简单的生死薄,而大专以上学历应有大学名称、科级以上职务应有具体单位。
二、注意格式上的统一性。
各个家谱在书写格式上不完全相同,但概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新的宗谱在书写格式上应该与旧谱保持一致。首先是书写先后顺序上应与旧谱保持一致,什么先写,什么后写应该统一,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统一要求,给人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
其次用字应保持一致,宗谱中的“配”和“适”是男女结婚的专用词,有的人唯恐别人看不懂,把“配”改为“娶”,把“适”改为“嫁”,或女子结婚也用“配”,这种做法违背了宗谱格式上的统一性。
旧谱年份的书写都是年号加干支,比较规范,现在修谱,有的保留年号加干支,有的则写公元年份,同一时代的年份写法很不统一。
修谱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女子挂线上很不统一,有的挂,有的不挂,有的甚至同治年间出生的女子也挂线。我认为女子挂线一般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子有女户可挂一女子;二是子女随母姓可以挂线;三是未出嫁女可以挂线。
另外明确为赘婿的应按祖制以赘婿挂线为宜,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女子挂线在书写格式上与男子挂线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所生子女一定要说清姓什么。
三、注意用字上的准确性。
旧谱在书写上有许多优点,尤其是用字简练、规范、准确、达意,在凡例中都作了明确规定。我们应吸收旧谱的这些优点,不必随意“创”新。
一要注意用字简练,防止累赘。如“配王××女王××”为姓氏重复。再如“生女二:长女适……,次女适……”,长、次后面的女字多余。
二要注意用字准确。如丈夫已死亡,妻子另嫁为改嫁;丈夫未亡妻子另嫁就为离异,两者概念不同。
三要注意用字规范。旧谱中年龄的写法,都作了比较严格定义,不能把六十三岁写为高寿,而七十三岁是享寿,年龄段的用字要规范。
四要注意用字达意,字数虽少意思明了,如有的谱“配”、“娶”、“曾娶”三者意思不完全相同,不能一概用“配”。再如赘婿户若以女挂线亦未尚不可,但不用“适”,更忌用“配”,而应用“招赘”,一看就知道是招女婿了。
四、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修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是对祖宗、对子孙负责任的事,应该保证世表材料的可靠、真实、准确,要实事求是表述。
如有的因为前妻离异不写,结果变成其子女是后妻所生;甚至前妻不写离异或死亡,却有继配,变成同时有二个老婆。有的没有母亲,结果冒出个子女来。也有的修的是本族家谱,结果变成了百家姓。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差错。
五、体现时代性。
我国从封建时代到民主政治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观念、道德准则、生活习惯、评价标准都发生了改变。修谱首先是要尊重祖制,同时要体现时代特征。
①实行殡葬改革后,葬地和方位一般不写了,但要尊重个人意愿,不必规定去掉;
②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独生子女的现实状况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女子不仅在家谱中具名,还可以传承,但女子挂线应统一要求。有的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出嫁女也写生卒年月,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其生卒年月在对方的家谱中应该修上,从这点来说是平等的。
③旧社会女子只能从一而终,现在出现离异,改嫁等现象是很自然的,但必须如实填写。
④学历、职务、职称比过去大不相同,且这方面正是反映族人的文化层次和对社会的贡献,应侧重填写。
⑤旧谱年月日均为农历,现在使用公历还是农历应在凡例中表述清楚,以防混淆。
修谱是一个了解传统与弘扬新文化的学习、升化过程。把握继承创新的原则,在传统家谱的基础上,用现代的观念进行补充、整理,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在修谱过程中,不仅通过阅读老谱了解族史族源,还要通过寻访本族宗贤,增强感性认识;续修宗谱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非常复杂,需认真研究、仔细推敲、不断总结,从而逐步完善。
十五、家谱目录编写
谱的编目,只是有近于史的形式,一般序次为:
一、题名录,即修撰者名单;
二、凡例;
三、谱序;
四、世源;
五、世系图;
六、派序并派字;
七、宗规、家范、家礼;
八、服制图;
九、浩命、恩荣;
十、传记及节孝传略;
十一、先祖像图、宗祠、族产、坟莹山图;
十二、历届修谱题名录;
十三、领谱字号;
十四、捐输名目;
十五、居地迁地;
十六、财政收支;
十七、附录;
十八、后记。
现代重修家谱,在原编目的基础上,依其内容的分类增加了有时代色彩的新内容,因此,在编目上有了一些调整。例有某总谱分十编,依次为:
第一编 ,先祖像图;谱序;前谱序;凡例;前凡例。
第二编 ,本姓姓氏渊源史料;世系源流;先祖及分支图。
第三编 ,本宗的历史史料并考证。
第四编 ,本宗大事记、传记。
第五编 ,本宗派语;宗祠;宗戒;家范。
第六编 ,古礼制(含祭礼、婚礼、丧礼、五服制度、葬礼)。
第七编 ,历届修谱名目,历届领谱字号,历届入谱人丁统计资料;主要居地及迁徙;社会公职人员,实业人士录;文化学历、学位、学衔统计录。
第八编,本届续修文件、文告汇编。
第九编 ,艺文。
第十编 ,总世系图表。
卷前为族人主要居地地图,照片资料,前言,本届编修名单,总目录(含分房或分支目录)。这种编目的改进,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尤其是在本宗的历史问题上,既保留了原有的资料,也作了考证的说明,对克服谱史不实的情况有了重大的改进。有的宗族为提高宗谱的使用价值,还专门编录了族人速查表,附录于后,这便是独具自家特色的创新设计了
十六、谱序的撰写与注意事项
凡例撰写完成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便是谱序的撰写,而谱序的撰写并非简单写几句话即可,本期的九亲修谱教程,便是为大家介绍谱序的撰写常识。
谱序,是每部族谱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包括本族人写的序和邀请外族人写的序,以及跋语等等。族谱序跋的内容一般可包含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的渊源传承以及谱学理论等。随着族谱纂修次数的增多,序跋也不断增多,故一些大型的族谱,至清末民国时历经数修之后,序跋多达十余篇乃至数十篇。
谱序涉及修谱的缘由、姓氏渊源、家庭迁徙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
序言的编写要反映谱书的特点,向读者介绍谱书的内容和资料价值,引导和帮助读者理解谱书的功能作用,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开头就把握全书的概况和特点。编写序言,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序撰写
①序言名称
标准的序言由本谱所属郡望堂号+姓氏+修谱/续谱序言,一般情况下也有直接简称“序言”或“前言”的情况。
②阐明叙述编写家谱的社会背景、指导思想、目的和作用
序言开始,对编写家谱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简略表述,接着说明作谱的缘由、指导思想、目的、作用。古代编修家谱的序言,首先指出编修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作用,说明家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清王朝纲《续修刘文恪公支谱序》说:“公卿大夫之家有族谱,犯国之有史也。国有史,则君之仁暴,臣之贤不肖,政事之得失,风俗之美恶,气化之盛衰.其兴亡治乱之迹,开卷无不了然。家有谱则支裔之亲疏,踪迹之聚散,品行之优劣,年寿之长短,家世之盛衰,按籍而稽.无不如诸指掌,使后世子孙知水源木本之思,尊祖教宗睦族之意,知有所劝,亦知有所诫。族谱之所系,重大如此。”序把家谱与正史对比说明修谱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修谱的目的在于教育子孙后人遵守封建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加强宗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今天修谱,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为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家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应突出家族特点,地方特点,利用这些资源,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团结,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③介绍旧谱的编修情况和对旧谱的评价
家谱具有连续性,每个家族的家谱都是由首次编修后一次接一次续修。新修家谱还要采用旧谱的部分资料,这就要对旧谱编修次数、组织情况、编修人员、版本、现存的家谱情况加以说明。旧谱既有精华,也有不少糟粕,真伪并蓄。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出正确的评价。
④简述新修家谱的内容,评价家谱质量
家谱内容广泛,结构庞大,篇幅较长,阅读颇费时间,序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针对这个情况,在序言里对谱书作一个提要式的概述,让读者未读全书,即知谱书的梗概,同时,指出谱书的特点、质量,实事求是评述,肯定好的一面,指出不足,为下一次编修提供参考。
⑤介绍编修新家谱的经过情况和组织领导
编修一部家谱是一项较大的文化工程,不仅需要一定的经费作基础,还需要坚强的领导和精心组织,发动众多族人同心协力方能完成。在编修的整个过程中也会积累修谱经验和一些积极工作的典型事例。在序言中,简要介绍编修经过,所采取的方法、步骤、依靠什么力量、怎么选择人员组织队伍、怎样筹集经费、怎样收集资料,从而有序地圆满完成编修任务。通过介绍,以便读者了解成书时的情况,分析时代背景,把握谱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加深对谱书的理解。
⑥结尾
在序言最后,应对此序做出总结结尾,结尾时可再次强调立谱的重要性,在简短的文字描述完后,最后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⑦落款
落款应注上撰序者姓名,若知晓所属代数应再标记上撰序者是多少代世孙,除单字的姓名以外,写名时不写姓氏。
编修序言最显作者之功力,一篇好的序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文字表达的深厚功底。在写作中,力避语言空洞,言之无物以及浓重的宣传色彩,应当有实质性内容、真实丰满,做到实事求是,不随意夸大、拔高。还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高度概括,浓墨记述。行文要简朴、流畅、叙论结合。序言篇幅宜短,一般以一千多字为好,不超过二千字。
二、旧序处理
由于家谱多次编修,产生不少序言。明清时期旧谱的序言数量相当多,有不少序言质量很高。新修家谱时,原谱序怎么放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将原谱序言置于谱书之前也有的置于附录。旧谱序言只在原谱书中才起到序的作用,在新修谱书中失去了序的作用,仅作为了解旧谱的参考资料,所以,原谱序言置于新修谱书的附录为宜。有的旧谱书序言较多,应从中选择有价值的辑录,不必一一全录。旧谱序言多为文言文,应保留原貌,一些深奥费解之词,适当加注“出现文字差异,应反复核实,略作说明”,以免后人以讹传讹
十七、撰写凡例的流程与要点
由于华夏广袤姓氏繁多,各家各族之间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可万变不离其宗,今天便以实际凡例为大家讲解一下撰写凡例的主要内容:
1、拟谱名
虽然在谱书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谱名,但在这里可以介绍一下谱名拟定规则(如通谱、统谱和一般家谱谱名各有不同)
家谱的命名方法
家谱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原籍等
命名方法:
① 地名+姓氏+几修  范例:《金铿黄氏三修家谱》
② 地名+姓氏+堂号  范例:《黄山黄氏敦睦堂支谱》
③ 地名+姓氏     范例:《江苏裴塔裴氏宗谱》
④ 几修+姓氏     范例:《六修黄氏家谱》
⑤ 姓氏+堂号+几修  范例:《黄氏敦睦堂重修家乘》
⑥ 原籍+姓氏+地名  范例:《江西黄氏丰城派迁长支谱》
⑦ 郡望+姓氏    
家谱一般称呼
玉 牒:专门记录皇帝世系。
世 本:记载诸侯家世。
世家谱:孔子家族。
家 谱:记录普通家族。
族 谱:记录普通家族。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
宗 谱:记载一个大家族世系。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同祖为宗。
世 谱:记载一个大家族世系。
通 谱:同姓者或同姓宗族间通过合作(认同共祖、连通世系、重排昭穆等)编撰出来的大家认同的谱牒。
合 谱:记载两个同姓但不同宗的家族。
统 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总 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大成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宗世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支 谱:仅记载某一始祖或始迁祖分支之下的一个大家族支派世系。
房 谱:仅记载某一始祖或始迁祖分支之下的一个大家族支派房系世系。
家谱特殊称呼
本 书:为了正本求源之意
清芬志:取义于两晋时陆机《文赋》中诵先人之清芬”之意
数典不忘:反《左传》中“数典忘祖”之意
祠 谱:记载宗族祠堂各种内容为主的
坟 谱:记载本家族历代祖先坟墓位置、坐向、守坟、规约、墓祭仪式等内容
2、表明政治及民族立场
3、介绍修谱宗旨
例:本谱以“敬宗收族,弘扬祖德,正本清源,理顺脉络,教育后代,耀国荣族”为宗旨,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记述族情,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反映本氏风貌和支派特色。
4、规定入谱规则
①旧谱照录,旧谱中的错误处不进行更改,设考证栏目详细罗列错误之处。
②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力求源流世系之衔接有序。其间有未尽明确者,暂存间断待考,不采纳无根据之推断,以尊重史实。
③客观反映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分化、荣衰升沉的史实,不夸张、不溢美,注重史料稽考,力求资料丰富。
④各房人众,取字命名难免雷同,卑犯尊讳改卑不改尊,生犯死讳改生不改死,微犯显讳改微不改显,若房异支分者不拘此例。凡改易者仍须记载其原名,以便今后查考。
5、介绍本谱数据收集原则
6、确认谱书格式体例
7、其它注意事项阐述表明
如前文所说,各家各族在发凡起例之时,会根据各自家族的情况有不同的要求以及内容,但最终目的为揭示本族谱书要旨、确认修谱体例
十八、家谱编修的用字规则
一、名、字、号
1、名:宗谱中一般都有名(即谱名,宗谱的字辈通过谱名来体现)。现在修谱,一般不再搞谱名,名字即为谱名。旧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只呼其字而不叫其名,即所谓避讳,直呼其名是对这个人的不尊重。
2、字:即平时称呼。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平时见面只呼其为“孟德”、“玄德”,而不叫其曹操,刘备,就是避讳,表示尊重。现代人很少用字。
3、号:号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旧谱中的号一般是年长者或有一定功名的人出于一种成就感,或出于某种因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所以不能把几岁孩子的小名称为号,那是对号的一种误解。
说明:古人有姓、名、字、号,字通常由长辈来命名,男子可在成年后由父亲取字。今修谱时,如族内形成共识按字辈定新录入成员的谱名,拟将原名书为“一名××”或“字××”。同时,不能把旧谱中的名随意去掉,也不能把旧谱中名、字随意调换。如有曾用名,可用“又名××”加以弥补。
二、配、娶、继配、聘
4、配:宗谱中的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配即元配。即对方为未婚,也称处子,书“配某地某姓某公女”。
5、娶:娶则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书“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6、继配:继配指前任妻子已死亡或离异,又与后任妻子结婚。再配为处子则书“继配某地某姓某公女”;再配为醮妇则书“续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7、聘:聘指男子定亲,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立,但未完婚。旧社会对定亲非常重视,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故有“未婚卒,葬某地”之记载。
说明:在配和娶两字并用于一宗谱时,配和娶用词含义是有区别的,一字之差,意义不一样。所以不要随便把旧谱的配改为娶,个别宗谱只写娶而不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另外,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结婚为准,年近五十未结婚者,可写“未娶”。
三、适、字、未字、待字
8、适:该女子已出嫁结婚书“适”。
9、字:旧时女子通常在出嫁前才由父母或婆家取字。该女子已定亲尚未出嫁曰“字”,与男方的聘相对应。
10、未字:该女子尚未定亲曰“未字”。
11、待字: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尚未举行定亲仪式曰待字。因称女子待嫁为“待字”。
说明:宗谱中“适”为女子结婚的专用词,因此现在修谱,不要惟恐别人看不懂。就把适改成嫁,这就与历次修谱用词不一致,而且失去了“谱味”,故女儿出嫁仍写“适”为宜。
四、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12、出赘:指本姓男子招女婿出去,宗谱中书“出赘某地某姓”。
13、入赘:指外姓男子招女婿进来
14、招赘:旧谱世系表均以男子为主体,本姓女子招女婿都以女婿挂线,故表述为“××赘婿,本姓×”。现时修谱,招女婿多数以本姓女子挂线,这里主语变成了女性,故应用“招赘”,也可用“赘”或“招”。
15、孀赘:孀赘即丈夫死后,妻子再找一个男人上门,俗称“黄泥畔”。
说明:认定是否招赘不是以女方住在娘家为准,而应以所生子女姓母姓为准;孀赘情况目前时而可见,但是我们在修谱时注意,入谱均以正式婚姻为准,如果找个老来伴,但未领结婚证,还是不录为好。
五、出继、继子、出嗣、入嗣、承祧、兼祧
16、出继: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做继子,并改为外姓。此种情况,在世表中仍需要挂线,并注明出生年月,出继何地何姓,方便后人明了本源。
17、继子: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18、出嗣:本宗族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19、入嗣: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
20、承祧:在家谱中将某甲之子给某乙一人当儿子,不再给甲当儿子。这种完全带子的关系叫承祧。
21、兼祧:兼祧是以独子兼承叔(或伯)两房宗祀的特殊继承方式,又称“一子两后”或“两房共一子”。清乾隆朝起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间非妻妾关系,而是妯娌关系。
说明:旧时对继子入谱都有严格规定,一般都要得到宗族同意,并要交一定的田产或财产给本姓宗祠,有的把继子编入另谱。现在修谱,继子和亲生子都一视同仁,不再编入另谱,但为了区别亲生还是领养,仍写“继子”为宜。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故世表一般在入嗣方详述,在出嗣方略述。
六、殇、夭、卒、年、享、寿
22、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书“早殇”。
23、夭:8岁至15岁未成年而身亡称“早夭”。
24、年:50岁以下去世,书“卒于某时,年若干岁”。
25、享:51岁至59岁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年若干岁”
26、寿:60岁及以上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寿若干岁”。
说明:古代对不同年龄人的死亡,用词有讲究,读其词即知年龄大概,宜慎用。另据本宗古谱,作古之人书“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卒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世之人书“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 。
十九、现当代家谱内容
1.姓氏源流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和名称。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说明家族的得姓缘由和姓义。我国姓氏源远流长,一个家族的得姓也很复杂,有的多途径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为难解之谜,考证起来十分困难,比如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郑和的郑姓都是明成祖赐的,他真实的姓、祖先、籍贯、身世,五百多年无人知晓,《明史·郑和传》也只称他是云南人。直到民国元年(191)发现郑和父亲墓碑和昆明《郑和家谱》,才知道郑和原姓马,名和,祖籍云南昆阳。研究郑和的专家、学者李士厚先生和昆明市市志办副主任、编审马颖生同志以大量的铁的史实证实,郑和是元朝名将赛典赤·赡思丁六世孙,但还有人有异议。
因此,姓氏源流,需要下工夫认真、慎重、准确考证,不要使家谱成为无源之水。过去编修的“原谱”已考证无疑的,可以照实收录,有疑则考,或补充诠释,“原谱” 已经散失难以找到或首次修谱,姓氏源流需要从头调查考证。
2.居住地地情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积累起来的,家谱就是记载家族成员的活动和世系的图书形态。一个家族的发祥地,是始祖出生、繁衍生息和从事活动的环境。记载家族以始祖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环境、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情况,能够反映、展示家族成员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风貌,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积累人文地理和聚落地理资料,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居住地地情是新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好它,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信息,也有利于突出家谱的地方特点和家族特色。在撰写过程中,写地情要与族人的活动紧密结合,主要记述族人在当地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经济环境中,参加当地的一系列的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明教育活动,科技活动,国防建设活动等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突出族人在这些活动中的业绩和创业精神。当地自然、地理、社会历史情况要有交代,但要防止把居住地地情写成自然、地理、历史的教科书。
3.迁徙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步从家乡向外扩引,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事实上,永远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家庭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事实上,永远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家庭是很少的,家庭迁徙以后,人们对自己家族的发祥地始终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就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寻根情怀,所以,人们很重视家庭迁徙的过程和历史。家谱自然也要记载家庭的迁徙情况。”台湾、港澳地区的同胞和海外华侨到大陆寻根,就是根据家谱的记载。记述迁徙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人世系图表上加注说明;二是在世系录内作简要的记述。传统的记述方式就是这种记述方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修的家谱,多数采取单独立一个篇目,即XX族人迁徙情况,用文字或图表集中记述族人的迁徙情况,以便于查阅。表录内容:世序。时期、姓名、原籍住址、迁徙原因、现居住地等项。
4.世系图表
世系是家谱重要主体,是家谱区别于其他史类书籍的重要标志。要花一番工夫,厘清家族世系源流,长幼辈分,认真准确地记载。在考证姓氏源流的同时,从始祖或始迁祖,即一世祖起,按其后裔世序、长幼辈分,一代接一代排列下来,世序分明,一目了然。人谱族人居住范围决定了谱书的规模。多数家谱,在一个县或市的范围内修谱,也有在一个乡镇编修的支谱。记述世系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世系图和世系录并用形式,即先在谱书卷首列出家族世系总图表,然后采用世系录,从一世祖开始,叙述家族各支系及其族人的基本情况,对世系图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世系录内容有家族成员姓名、生卒年月、官职、子女、婚嫁、迁徙等,如《孔子世家谱》就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列出孔子到77代世系总表,然后,用大量篇幅详细记载孔府家族成员的官职、出生年月、婚姻、迁徙、坟墓、人物小传等多项内容。
二是采用世系排列法,主要以世系图出记载家族世系,多数采用横式排列法,少数也采用竖式排列。横式排列法是传统方法,五世为一表,第一表的第五世,必须在第二表的第一栏,依此类推。妻姓名并列人丈夫名字下面,代与代之间用一条短线连接。因族人众多,迁徙甚多,分布广,可采取分片区或分支系排列世系。云南《续修宣威浦氏族谱》就用这个办法,全族世系都用世系图表来表示。因族人的搬迁,分布宣威全境,也有的迁徙四川、贵州部分县,先排一世到十四世,十四世以后分支系排列,家族世系一目了然,便于查阅和使用。
5.人物传
人物传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涉及到立传标准、范围和方法以及对人物的评价问题,将在“人物传的编写” 中详细叙述。
6.大事记
大事记是编写地方志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载一地的大事和要事。现代新家谱中,也采用大事记来编修家谱。福建省长乐市漳港镇《漳港李氏谱志》、云南《续修宣威浦氏族谱》,都增加了“大事记”这项内容,以时系事,依年月日顺序,记载从始祖开始到修谱时家族发生的大事和要事,一条一事、简明扼要,记述和反映了家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编修新家谱,这项内容值得提倡,应列为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写“大事记”时,要注意广泛采集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资料要真实准确,来源要有根据,每件事要查清产生的时间、地点 ,认真鉴别和分析资料是否真实。
由于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不同类型的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记事内容,重点是家族中的大事和要事,一条一事记述,不要几件事混杂在一起。总之,大事记要做到内容精当,大事实出,要事不漏,事实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明,言简意赅。
7.字辈谱
字辈谱是各姓氏家族族谱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简单地讲,字辈谱中辈分就是家族中血缘传承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字辈是辈分的代表字。它不仅以辈分的界划与确定,理清了家族血缘的繁衍和衣承关系,而且还以每一辈分起名的具体用字,明确每一家族次弟辈分的基本称谓。并以其独有的寓意,表明先辈对后人的悉心期盼。因而,完全可以说,字辈谱在家族谱系中,不仅有着明确世系次弟关系的独有标识作用,而且还以其所蕴含的深刻寓意,表明本家族对自身的发展历程,已由简单的自发习俗阶段,进到了精心考量的自觉自为阶段。
事实表明,在族谱编撰过程中,辈分的厘清和每一辈分的具体用字,历来受到各姓氏家族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各姓氏、各个谱系对字辈谱,都有十分严格的讲究。到了清代,甚至出现了封建统治者专门为“曾、颜、孔、孟”四姓御赐统一名派的事情。可见,在中国,朝野对字辈谱的选排厘定,都是十分看重和讲究的。
9、祠堂坟墓
祠堂,在家谱中尚有宗庙、宗祠、家庙、宗堂、享堂、神坛、祠宇等名称,是朝拜祖先、家族议事的场所,在家族中居于非常神圣的地位。祠堂也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居重要位置。
家谱中的祠堂内容由图、文两部分组成,图主文辅,文字注释祠堂图画。祠堂图大多为建筑式样、框架结构图案,也有的称祠堂山水图,不仅将祠堂图样,而且将祠堂周围的住房、山水形貌也勾画在图内,使人对整个祠堂全貌一目了然。有的祠堂图还将祠堂祭器、祖先牌位次序勾画在图内。就祠堂所辖范围来说,多为一家族的祠堂,有家族总祠图,有支祠图。通谱、统谱中的祠堂图,则是涵盖全省乃至跨几个省区的一个大家族的合祠图、统祠图。
根据"尊祖、敬宗、收族"的宗旨与需要,坟茔在家谱中居重要地位。和家族的祠堂一样,家谱中的坟茔也由图与文两部分组成,以图为主,文释图意,图文并茂。家谱中坟墓图类型多样,大多为一人(有的包括夫人)墓图,也有多人墓图,如湖南益阳熊氏孙家山合墓图,有200多个坟墓。有的坟墓图将坟墓与祠合在一起,称墓祠图,有的坟墓图将周围山水也勾画在图内,则称坟墓山水形胜图。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4-12-27 08:01 , Processed in 0.106898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