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源:黄山在线-黄山日报(2018年1月19日) 作者:吴玉 “平生勿被虚名误,涉世须知创业难”,在胡翠松的陶艺工作室门口,这样一副有趣的对联,让人不禁觉得,主人是个有个性的人。果不其然,画画、写打油诗、玩微信、软件修图,这位戴着老花镜的“老顽童”可谓是样样精通。
胡翠松的工作室在祁门县金字牌镇,就在昔日盛极一时的祁门瓷厂对面,那一片荒芜的旧厂房,是他曾经挥洒青春的所在。而眼前这个不足30平米的房子,就是他现在的工作室。
胡翠松1948年生于祁门县,13岁被家人送进祁门瓷厂拜师学艺,学习陶瓷彩绘技艺。凭借着先天的禀赋,加上自身的努力,他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并在1975-1978年由工厂推荐进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设计专业进修。毕业后,他回厂在试验站工作,负责陶瓷产品设计和图案彩绘工作。在如今废弃的祁门瓷厂旧办公楼一楼大厅内,还保留着他当年创作的巨幅陶瓷彩绘,上面刻画着陶瓷制作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人物表情的刻画都十分生动。站在昔日的“得意之作”前,年近70的胡翠松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还要求站在壁画前留影。
“当年我的师傅都是景德镇过来的,虽然是祁门人,但是解放前一直在景德镇学画画,后来祁门瓷厂成立,就将这些在景德镇的祁门师傅都请回祁门来了。”胡翠松说,当时只要跟陶瓷有关的祁门人,都请回了金字牌,这才办了一个厂。最好的时候,厂里有1200多人。而他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厂里上班。2008年,胡翠松也正式退休。
退休后的胡翠松结束了原来有条不紊的上班生活,开始赋闲在家。平时除了画瓷器,并没有其他爱好,突然闲了下来,他非常难适应。于是他在老瓷厂前租了一个门面,搞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这个简陋的工作室,最重要的设备就是烧瓷器的电炉。画一件瓷器,经常需要上釉彩3至4遍。画一遍底色,就要进炉烧,然后再接着上色,如此反复。画一个花瓶,通常需要2至3天时间。
虽然自己有手艺在身,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光顾他的工作室,因为胡翠松画的瓷器属于收藏品,价格较高。但是慢慢地,就会有一些顾客自己买来粗坯请他作画。
这些年来,他带的徒弟有近20人,很多人学成之后到景德镇去发展了,也有好几个徒弟开店当起了老板,但都在景德镇,没有人回祁门。眼看着自己的手艺在祁门得不到继承和发展,胡翠松正觉郁闷。这时,昔日一同在试验站工作的戴李平找到了他,希望与他一起携手做徽州手工瓷器。胡翠松开心极了。你做坯,我作画;两人亲密无间的合作,让他们的作品多次在全省甚至全国比赛上获奖。也让祁门瓷器重新在国家陶瓷舞台上亮相。
谈及未来,胡翠松说,只要自己还能画,就会一直坚持画下去。对他来说,手中的画笔,是比筷子还要重要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