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林胡氏源流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21:4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华林胡氏源流考
胡迎建
  以华林山为堂号的胡姓,是胡姓人数最多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江西境内以赣西、赣北、赣中特别是南昌、鄱阳湖周围一带的胡姓居多。
  华林山又名浮云山,横跨奉新、高安、宜丰三县,属赣西北九岭山系的余脉。山势险峻,绿树浮岚,风景奇秀。《华林胡氏族谱》中有《华林书院图》诗云:“仰望浮云山,山腰绕白云。樵哥笑指引,深处是华林。”山中土地平旷,群峦环抱,祥云飘浮,别有一派洞天,浮云山因此而得名。华林山是一座道教名山,晋代有崇元观,唐代有浮云观,还有李八百洞天、浮丘石室等胜迹。唐代晚期,江西首家私家书院—桂岩书院在此山创办,后来这一带又创办了十多家书院。北宋初期,胡仲尧公在此创办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华林书院。
  华林胡姓奉胡藩为始祖,关于其生平,正史所载与胡姓谱牒所记稍有出入。奉新《华林胡氏族谱》中记载:“(胡)藩字道序,号永维,事南朝宋三世。高祖时参相国军事,平乱有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锡(赐)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今高安、奉新两县交界处)水之美,遂就地居家。我胡氏名华林世家,盖由于此。文帝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后转太子左卫将军,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壮侯,有子六十人。”据此看来,似乎胡藩是在封为阳山县男时选择华林山居住的,但阳山县在广东,封在阳山县,为何“锡(赐)土豫章之西”,豫章之西与阳山县并不相干。故有必要从史书了解胡藩生平。
  据《宋书·胡藩传》(参照《南史·胡藩传》)载,胡藩为豫章郡南昌人。幼孤,居丧时哀毁过度。太守韩伯见到其叔、尚书胡少广说:“卿此侄以义烈成名。”州府征召他做官,推辞不就,直到两弟完婚,才出仕为征虏将军郄恢的参军事。后为江州刺史桓玄幕下参军。刘裕势力壮大后,以平乱为号召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胡藩逃回家中,被刘裕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军事。从此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官职屡升。刘裕代晋,朝廷论功,封胡藩为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历任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太子左卫率。元嘉十年(433年)去世。享年62岁,谥壮侯。
  胡藩晚年并未在华林终老,而在京城(即南京)去世,然而究竟其何时与华林山结下因缘呢?
  据《宋书》载,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率大军自建邺西上,在安徽望江大雷湖鄱阳湖左里,连败卢循。胡藩此次从刘裕因功而封,地在吴平县。臧励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载:“吴平县,后汉时置汉平县,三国吴改为吴平县。隋废,入宜春。《清江县志》有‘吴城在县西三十里。’《清一统志》谓即吴平。又今清江县西南五十五里有吴平墟,或亦古吴平县治也。”吴平县与新吴县(今奉新)相近。胡藩应是在此次受封时选择华林山作为其居住之处的。至于封阳山县男,乃是在晚年论征司马休之之功所封,阳山县并不在江西。所以胡藩与华林山有缘,应在东晋义熙六年(410年)。
  其后裔据《宋书·胡藩传》的记载大致情况是:嫡子隆世,嗣官至西阳太守;隆世卒,子乾秀嗣。藩庶子60人,多不遵法度,第14子遵世,为臧质宁远参军,去职还家,与孔熙先同逆谋,后被杀。藩第16子诞世、第17子茂世率群从二百多人攻破郡县,杀太守、县令,被交州刺史檀和之击败。胡藩子景世、宝世被流放到边远的州府。据史载胡藩有子60人,似不可能,疑为16讹误,也有可能其中有义子。胡藩24世孙胡城,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进士,授国子监博士,任侍御史。唐末天下大乱,胡城遂归隐于当年胡藩华林祖居,成为华林胡姓一世祖。
  后来南唐立国,保境安民,恢复科举制度。胡城生5子:珰、瑜、琼、、球,在其与夫人耿氏督课下,5子皆登科第,为华林胡氏五宗。长子珰独留华林,生令严、令赟。令严生2子:元凤、元麟;令赟生4子:崇、志、证、训。元凤生8子,即仲尧、仲宣、仲华、仲容、仲雅、仲甫、仲光、仲顺。瑜、琼、诰、球则随仕宦而迁出迨至宋初,偃武修文。华林胡姓在此兴办塾学,“宾礼师儒,以训子弟”,既教化一方,也积极为朝廷输送人才。宋太宗为树重义兴学之典型,两次下诏旌表其家族。
  太平兴国年间,塾学改为华林书院,广招优秀子弟,不限于胡姓,四方学子,纷至沓来,人数常达上千。当时江西浔阳还有一家著名的东佳书院,杨亿评说这二大书院“力敌以势均,复争驰而并骛”(《华林书院记》)。后来,胡仲尧被举荐为洪州助教,迁国子监主簿;其弟仲容创建县城儒学孔圣殿,授秘书省校书郎,光禄寺丞。经过华林族贤数代经营,华林英彦辈出,有宋一代,先后有55位进士。传宋真宗有诗赞曰:“黄河曾见几番清,罕见人间有此荣。
  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文星昨夜朝金阙,瑞日今朝拥朕庭。最喜状元并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又赞曰:“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只见胡。”传宋仁宗有诗句云:“上国风光归故里,表门钦赐九天来。”传宋孝宗御笔赞曰:“朕笔亲题灿锦霞,满封官职遍天涯。名垂千古应难朽,庆衍千秋宰相家。”众多名人乐与华林族贤交往,纷纷咏赞华林书院。恰如徐铉所说:“岂直豫章之气概,以占皇宋之文运矣。”(《华林胡氏书院记》)认为华林书院的气象,不仅表现出江西文教的气象,也可从中看出大宋文运蒸蒸日上。尽管华林书院辉煌不再,但华林胡姓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令后人景仰。
  华林胡姓出现了不少名人,如胡仲尧曾孙胡直孺,字少汲。号西山老人。绍圣二年(1095)登进士第,先后任监察御史、平江知府、江湖淮浙发运使、户部侍郎,迁工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洪州帅兼知府等职。著有《西山老人集》二十四卷。当时元党人遭打击,苏轼、黄庭坚均罹其祸,胡直孺冒风险奔走呼号,营救元党人。靖康元年,金人入侵,直孺率部会战雍丘(今河南杞县),斩敌千余。宋钦宗赞曰:“孤城被围,率兵勤王,独卿与张叔夜耳。”宋室南渡,直孺再次率兵勤王,绍兴初,迁刑部尚书兼侍读,后任兵部尚书兼权吏部,封开国公。
  致仕后,居浮云书院,生有11子,聚族五百余口。胡直孺三子胡栝,字贡仲,主修族谱,尊城公为华林一世祖。约朱熹作《华林宗谱序》,论谱系之意义。从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因爱庐山山水之秀,将全家迁居庐山五老峰南麓之长岭、白鹿洞书院附近。嘉定十一年(1218年),任白鹿洞书院堂长,白鹿洞摩崖石刻至今仍保存有胡泳与李燔会讲文字。后从祀白鹿洞祠。其后裔多居星子、都昌一带。直孺四子胡楫,绍兴癸丑科进士,授宣教郎,佥书峡州军事,虞州通判,曾将其父遗稿编为《西山老人集》。
  五子胡枞,知铜陵县事。六子胡根,知湘阴县事。七子胡朴,任桃源主簿,后知崇安县。
  仲容之五弟仲雅,任国子监主簿,后知吉水县。子用先,知岳州巴陵县,其子胡汪载柩归,道经江西乐安浯塘,择地安葬,结庐墓左守孝,后定居于此,为浯塘开基始祖。子孙繁衍,名臣仕宦,代不乏人。明朝万历年间,此支后裔胡允钦,徙居湖南浏阳中和西岭,为西岭胡氏始祖。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邦即出此支之后,为浯塘用先第34世孙。
  仲容第16世孙胡仁朝于明洪武二年(1369)任武陵总兵,生9子,皆因仕宦而迁徙湘西、鄂西、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明初,江西人口不少迁往外省,其中即有华林胡姓公的一支迁往湖北麻城,尔后又迁四川、云南镇雄等地。
  华林山是胡姓发祥地,一世祖胡城夫人耿氏墓今仍保存在奉新县赤岸九皋山上,现经修复,并修建耿氏园林、拜祖殿等。2005年、2006年,先后两次在此举行规模盛大的胡氏文化节,海内外华林胡姓后裔有5万人次来此寻根祭祖。华林书院遗址在华林浮云山上,其地有明代建筑济美牌坊,有胡仲尧手植千年杉树(号称江南杉王)。在浮云山八百洞右侧30米处有胡仲尧墓。还有华林古栈道、浮云丹井等遗址。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4-12-27 08:52 , Processed in 0.090360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