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芜湖名医胡功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size=0.34]胡家湾里  能人辈出





[size=0.36]
[size=0.36]         在芜湖市陶辛镇,有一个以胡姓村民为主的村庄---胡湾村,这里是胡功符的祖藉所在。






[size=0.36]
[size=0.36]         清宣统元年(1909年),面对中国灾难深重的现状,胡氏族人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兴办新学。于是,芜湖县第一所农村新学堂——“两斋小学”在胡湾村的胡氏宗祠里诞生。这所由原先的传统私塾转变而来的现代农村小学,男女兼收,除开设了国文、算术外,从三年级起还开办了英语、艺体课程一一这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是不多见的,胡湾村的现代教育之路自此启航。
[size=0.36]       “两斋小学”先后更名为“绵化小学”“国民小学”“芜湖县私立白连中学”“胡湾小学”等,但琅琅书声一直飘荡在胡湾村的上空。






[size=0.36]
[size=0.36]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普通的小村庄一度培养出众多顶尖人才:有芜湖县第一位香港大学毕业生、北京大学西语系和哲学系教授的胡稷咸;有芜湖县第一位农村女大学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妇产科主任胡仲瑾;有被史学界称为“铁老”的、胡功符的父亲胡澱咸教授;有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金马座奖”获得者、曾任北京医科大学教授的胡功舞;有安徽大学磁性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的胡国光等等。
[size=0.36]     胡氏宗族第一个大学生胡稷咸从南京高等师范英文专科毕业后,于1917年考入公派香港大学留学,成为当地第一个留学生。后来,胡稷咸先后执教于武汉大学、安徽大学,最后成为北京大学西语系、哲学系教授,他的兄弟胡朝冕成为江西师大教授,胡澱咸(胡功符之父)成为安师大历史系教授,胡嶽咸成为扬州江苏水利学院教授,胡豁咸成为河海大学教授,这一家五兄弟被誉为“一门五教授”。






[size=0.36]
[size=0.36]  此外,胡湾村胡氏族人胡朝熙一门三子胡功烛、胡汉升、胡钧升也分别成为台湾某大学教授、北医大教授、上海师大教授。
[size=0.36]        民国时期,胡湾村的私学开创了乡村新式教育先河,培养了大量人才。解放后,胡湾村和转为公办的胡湾中心小学也先后培养出大批教授,包括中国科大教授胡德芳、安徽大学物理系教授胡国光等。
[size=0.36]       如今胡氏一批功字辈的教授,仍活跃在海内外高科技领域和行业。
[size=0.36]      据介绍,自1909年至今百年时间里,胡湾村先后走出国内外名牌大学学子100多人,副教授等以上高级职称67人,其中19人成为国内外大学教授,36人从事高尖端科技工作,授博士、博士后学位者8人,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还有像胡功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超级计算机中心研究员;胡功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计算机系主任,终身教授;胡功箭:美国肯特大学博士,硅谷计算机软件公司高级工程师;胡德珀: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芝加哥大学教授等。






[size=0.34]
功符之父:胡澱咸





[size=0.36]
[size=0.36]  胡澱咸(1910-1990):又名胡朝渤,字解湄,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生于芜湖县保沙乡胡湾村一书香世家,其父胡宗璆创办新式学堂(两斋小学),培养出“—门五教授”的佳话。胡澱咸本人在史学界享有盛誉。
[size=0.36]      在1957年,胡淀咸发表了《释眾臣》、《释比》等甲骨文考释论文,认为“口”字是奴隶的“隶”字的本字,是象奴隶痛苦流泪之形,“臣”字乃“眾”字之省。他的这一贡献,使他成为我国最早考证出甲骨文铁字的人。他还撰写了《殷代生产工具的研究》,指出殷商时代的农器已使用铁器,这一观点合乎逻辑,曾被安徽作为重要科研成果上报国家教育部。因胡澱咸最早考证出甲骨文中的铁字加之秉性刚直而被称为“铁老”。


[size=0.36]
[size=0.36]          2025年1月4日,胡功符(左二)代表亲属出席《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八卷本)与《甲骨文金文考释与研究》(四卷本)新书揭幕仪式。







[size=0.36]
[size=0.36]  1957年胡澱咸被诬为右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其廿二载沉冤得以昭雪,于1981年被提升为正教授,同时被聘为安师大首批硕士生导师。他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始终深情地关注着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他为人正派,刚直不阿,常告诫子女“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他以一生的实践,保持了自己高尚的人格和气节,几十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堪称一代宗师。


[size=0.36]
[size=0.36]  胡功符(前排左七)出席父亲胡澱咸新书揭幕式合影






[size=0.36]
[size=0.36]  束际洪胡功符之母,为著名历史学家束世澂之长女,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胡淀咸有五男二女,均学有专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材。长子胡功节,为黑龙江省阿城制糖机械厂副厂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次子胡功等为铜陵701中学高级教师;三子胡功篪为安徽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芜湖市28中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科学研究会理事,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四子胡功符为芜湖市中医学校教师,除得其外祖父真传外,本人又潜心钻研,医道日精,热心为病家医治癌症和疑难杂症;五子胡功箓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馆员;长女胡功筠为合肥市珠宝学校教师,小女胡功篍在上海易初摩托车公司安徽分公司工作。


[size=0.36]
[size=0.36]  胡功符在诊所为病患配药






[size=0.36]
[size=0.36]  1990年1月4日,胡澱咸教授病逝。安徽师范大学数百名师生员工及亲朋好友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他的学生,著名历史学家、安徽师范大学校长张海鹏教授送有挽联:“释金唯谨,研甲唯勤,仰先生道德文章,恰似高山流水;立雪未终,传薪未绝,诲弟子诰盘史乘,何啻膏雨春风”,安师大图书馆馆长孙文光教授写的挽联为:“八秩华龄,六旬执铎,四域春风传绎帐;卄载衔冤,百年心事,一编遗著惠学林。”哲人不萎。风范长存,历史终于给这位正直清贫的历史学家作出了公正的结论。


[size=0.34]
功符外公:束世澂





[size=0.36]
[size=0.36]  束世澂(1896-1978),安徽芜湖人,著名历史学家,胡功符之外公。 1924年南京高等师范史地部毕业,继入东南大学历史系补读一年。之后曾在金陵大学国文系任教,后任教中央大学历史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后行医谋生。抗战期间任《武汉日报》编辑,兼任湖北省教育学院教授。抗战胜利后出任新恢复的国立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前身)历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著有《中英外交史》《中法外交史》《洪秀全》《中国封建社会及其分期》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size=0.36]
[size=0.36]  1957年7月在上海各界座谈会上,毛主席见到束世澂满头白发说:你年纪大了,不一定进课堂,指导研究生就行啦, 束回答:我年纪还不算大,比主席还小,束先生时年61岁。毛主席接着问:听说你还精通中医,跟谁学的?束答:谈不上精通,粗学而已。是跟张敬斋学的。毛说:你算个儒医吧!张敬斋可是御医。






[size=0.36]
[size=0.36]  青年时代的束先生,铮铮傲骨,血气方刚,不畏强暴。在《中英外交史》、《中法外交史》、《总论》上写道:“白愚观之,以惨案为手段,实帝国主义者技穷之表征,苟国人不为威屈,则彼自绌。”中国人当“白立于地球”。先生不畏强暴的性格晚年依然保持。
[size=0.36]      1965年秋,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出笼,为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制造舆论。束先生对姚文的背景、用意不甚了解,但对姚文歪曲事实,无限上纲的拙劣做法十分愤慨,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他站出来说话了。同年十月他接连撰写了《清官的特点及其评价》、《论改良、改革和让步》等文章,以学术商榷的口气抨击姚文。先生在文章中以犀利的马克思理论,翔实的文献资料和精辟独到的观点和论述,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一定反响,也引起张春桥、姚文元的忌恨。1966年4月1日《文汇报》上点名批判束先生,文革中更惨遭迫害,备受折磨。


[size=0.36]
[size=0.36]  束世澂夫妇






[size=0.36]
[size=0.36]  束先生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中医-专家,擅长治疗癌症。抗战期间他在川大执教,生活艰难。为了贴补家用,在教书之余,他以束天民中医师名义在重庆行医。因其医术既有家传(其祖父、父亲均有中医造诣)因素,后又师从御医张敬斋,在医治癌症有独到之处,在当时重庆中医界颇负盛名。解放后,因教务繁重,除接待亲朋好友求医者外,再也没有坐堂行医。胡功符文革中曾跟随束老学医。


[size=0.34]
天资聪颖  多才多艺





[size=0.36]
[size=0.36]         记得好像是高一下学期,全校组织文艺汇演,我们班排演的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抗日烽火"那场,胡功符兼导演,班主任丁玲老師(教化学课)为使我们的音响效果逼真,自制了粉笔炸弹,抛砸在地上与枪声无二。胡功符扮演的是那位唱着“戴链长街行”的革命先烈,行刑前头缠带血(紅墨水)纱布,身著破烂被血染紅的白衬衣,坚毅前行;我出演穿着工装裤的工人,与众人合唱“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
















[size=0.36]
[size=0.36]             这是当时演出的地方,此处开会、演出时是大礼堂,平时又成了住校生打饭和站着吃饭的大饭厅。






[size=0.36]
[size=0.36]  我们这个被其它班戏称为“秀才班”的一班,虽学习成绩都不错,但也绝非是一帮“书呆子",其他方面也同样出色。像一九六四、六五年全校掀起的排球热,就发源于我们班,是胡功符不知从哪弄来一只旧排球,一下课就到教室楼南边操场练托球,扣球,时间长了班里男同学下课就陪他一起围圈练排球,没多久竟在校内传开了,一度全校高、初中六个年級近30个班风糜排球运动,课外活动的操场上,全是一个个托、练排球的圈子,几十、上百个排球飞舞很是壮观。我们班队也兼了校队,功符不是主攻,但身为二传却是全队的核心,场上指揮得当,我们先后到省体育馆与省女排交手练习,还与有省男排主力队员 下放当工人的机床配件厂、合淝仪表厂等企业排球队打过比赛,甚至有一次还把省男排请到学校操场进行训练表演,校长和全校师生一起观看,盛况空前。










[size=0.36]
[size=0.36]          记得那时一到课间休息,我们班教室内就响起了二胡声,那阵子在我们班二胡的普及度甚是了得,也不知是何时,多才多艺的胡功符弄来一把破二胡,吱吱地学拉,时间长了,旋律也渐渐像那么回事了,同学们好学,个个跃跃欲试,不学拉的听也听熟了像“良宵”、”二泉映月”、“光明行”、“江河水”、“红军哥哥回来了”这些名曲,拜胡功符所赐,那时我们班不少同学只要二胡一上手,都会拉出上述曲子的前几句,会哼的更是比比皆是。






[size=0.34]
自学成材  杏林高手





[size=0.36]
[size=0.36]  合肥同学专程到芜湖看望胡功符夫妇






[size=0.36]
[size=0.36]  胡功符走上行医之路,得益于1966年文革中他向在上海华師大任教的外公束世澂的受业学医,因文革初期批斗、武斗而后的串联,加之在大学任教的父亲右派身份,迫使胡功符远离漩涡到了上海,在外公身边刻苦学习钻研中医,由于外公束世澂治疗疑难杂症和癌症方面的渊深造诣,其医学成就为女儿束际清和外孙胡功符所继承,他著的《癌症管窥》一书医案就是胡功符抄录整理完成的。1968年胡功符下放安徽东至后转广德,因深厚的医学基础和大量的临床实践,使其成为广阔天地里一位卓有成就的“赤脚医生”。






[size=0.36]
[size=0.36]  胡功符与女儿胡德仪合著《走出迷茫》






[size=0.36]
[size=0.36]  1974年,胡功符因成功救治患晚期胃粘液性腺癌且广泛转移的安師大化学系总支书记、副主任张学浩,而被特招进入安師大化学系学习,病人成了医生的老師,多年来一直接受学生的治疗,创造逾二十多年未曾化疗而健在的奇迹。经胡功符手为患者减轻痛苦或延长生命的还有:安師大化学系女教授谢筱娟,在医生怀疑其病灶恶变 、准备大面积切除情况下,经胡功符用中医药内服外敷辩证治疗一段时回后,肿瘤消失未再发现复发迹象;安師大数学系教援鲍佩恩,1979年发病血尿,经内窥检查发现膀胱恶性肿瘤,服胡的中药,一直正常;安師大历史系教授苏诚鉴1984年发现回盲部肿瘤,因广泛转移而手术难达效果,经胡治疗辅以小剂量化疗,肿块逐步消失,四年后因外感并发其它症疾年老衰竭去世;除上述病患外,据我所知还有国家民航总局一位负责同志和安徽省劳改局老局长田中等一些领导干部和大量平民、百姓都曾慕名求医于胡功符。






[size=0.36]
[size=0.36]  胡功符是学化学出身的,所以并不排除现代医学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抗癌的路子时,他认为中医与西医外科手术结合为最佳途径,有时也可以适当与放、化疗结合,而如何将手术及放、化疗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和毒害降至最底点,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患者的免疫系统,启动正常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和影响,是临床中医最应迫切进行探索的。正是缘于这一方向,胡功符成功创制了“化疗增效剂”,创设了“无毒化疗法”和“放疗、化疗精确计算法”,尤其是他提出的“绿色治疗方案”更是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意,也是他在香港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奖论文的标题。事实上,由于癌症患者本身就是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又不可避免加剧对人体的损伤,故中医治癌的全过桯,在充满希望的同时,也布满着深不可测的风险。


[size=0.36]
[size=0.36]  1997年12月31日,女儿胡德仪(中)出国留学前二日与父母合影。






[size=0.36]
[size=0.36]  由于胡功符在中医癌症治疗方面的探索实践和成果,胡功符担任了中国科技开发院芜湖分院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名誉研究员;新华社网站特约研究员,同时又被世界中医学会(注册地址为美国洛杉矶)选举为常务理事,他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的女儿胡德仪硕士也当选为世界中医学会理事。
[size=0.36]        前些年,经胡功符及其外公束世徵等几代人数十年临床皆证实有效的抗癌中草药粗提物,已通过对小白鼠白血病细胞抑制能力的实验,下一步将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来对药物有效成份的结构进行鉴定,以待用于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悉尼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的课题领导人表示,希望能与胡医师开展长期有效的合作。以便发现更多更好的抗癌药品,造福人类。






[size=0.34]
身陷囹圄  大难不死





[size=0.36]
[size=0.36]           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芜湖人大多都不会忘记1976年5月10日芜湖市体育场那次十万人大会,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广播大会上,胡功符作为“死有余辜”的、“3.29事件”反革命集团三位青年中的首犯,因书写“小平小平,为党为民,何罪之有?遭此不幸”大标语和因激情难抑口占而成的“国门又悬少年颅……此去直投周总理”的七言诗,而身陷囹圄,並被打入死囚牢。老天有眼,合当三人命不该绝,他们被判死刑的材料报至最高院后,被时任院长江华压下暂未批复,不久唐山地震、毛主席逝世、四人帮垮台等一连串大事件发生,再后来邓小平复出,有关方面迫于形势不得不将三人释放,后在主政安徽的万里同志亲自过问下方得彻底平反,胡功符因坐了近一年的死牢,身心遭极大摧残,推迟一年毕业,于1979年被分到芜湖中医学校任化学教師。


[size=0.36]
[size=0.36]         1977年4月1日,胡功符出獄第三天左手抱着4岁的女儿胡德仪,右手抱着侄女。






[size=0.34]
同学情深  古稀难忘





[size=0.36]
[size=0.36]  近三十多年,与功符兄多有来往,开始他还为合肥的病人和同学常往返于芜湖合肥之间,近些年因其身体欠佳,腿脚不便,很少见面,但我们只要有机会或到芜湖开会总要相约见面。他托我需在合肥办的一些事事、包括其妹胡功篍进安徽摩托车公司工作的事我也都尽力帮忙,合肥这边有朋友需请他诊治的也是一请就到。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5-9-19 15:18 , Processed in 0.116413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