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6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川胡“安定郡”是什么来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1:4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小时候过年时老辈给糊的灯笼上总写上“安定郡”“龙川胡”,这“龙川胡”我懂,“安定郡”又是什么意思呢?哪位本家能给与解释???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4-14 19:21:57 | 只看该作者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地置安定郡,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领临泾(今镇原县东南)、安武(今镇原县西南)、彭阳(今镇原县东)、抚夷(今镇原县北)、参峦(今环县西北)、祖厉(今靖远县和靖乡的河包口)、鹑阴(今靖远县水泉乡陡城堡东)、阴密(今灵台县西南)、泾阳(今平凉市西北)、乌氏(今平凉市西北)、爱得(今泾川县东)、安定(今泾川县北)12县。

     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三国时魏国车骑将军胡遵为安定临泾人,子孙有镇南大将军胡奋,将军胡烈,秦州刺史胡渊,晋武帝贵嫔胡芳。南北朝时期,有北魏司徒胡国珍,北魏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后有雍州刺史胡僧洗,泾州刺史胡宁,徐州刺史胡虔,陇东王胡长仁,赵州刺史胡长粲。安定胡氏作为曹魏、西晋、北魏、北齐皇室的功臣与外戚,保持门阀族望长达几百年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08:54:41 | 只看该作者
迷迷糊糊地看懂些。但龙川胡怎么又跟安定郡扯上了呢?
我祖籍就是绩溪,听老人说,35世胡时从龙川村迁到现在同县的北村乡(前几年叫石门乡,或叫杨溪镇的),繁衍生息至今。目前这支胡的根脉基本都离开了乡下在各地扎根,只是有时回故乡看看带给先祖扫墓。前年回去到龙川祖祠去瞻仰时还要一人70元的门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09:03:50 | 只看该作者
我听老人说我是48世胡,我有两个孙子了,他们就是50世胡了。祖籍的山水真真好!千万别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22 20:03:50 | 只看该作者
胡江 发表于 2015-4-15 09:03
我听老人说我是48世胡,我有两个孙子了,他们就是50世胡了。祖籍的山水真真好!千万别毁了!!!

欢迎胡江宗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8 15:53:44 | 只看该作者
我把我的理解来说说:
    胡氏得姓:历史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武王,他消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武王特别追崇舜帝,当他知道自己部下陶正(专管陶器生产)的虞父是舜帝的第三十一代孙,就把大女儿太姬许配给他,并封其子妫满(胡公满)为陈国国君。妫满死后谥号为“胡”,胡公满被公认为中华胡姓的始祖。原居住在西周陈国的河南东部的胡公满的后人,大多迁向了西北的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一带。中华胡姓公认的郡望“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所设的,范围在甘肃东和宁夏一片。“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三国时魏国车骑将军胡遵为安定临泾人,子孙有镇南大将军胡奋,将军胡烈,秦州刺史胡渊,晋武帝贵嫔胡芳。南北朝时期,有北魏司徒胡国珍,北魏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后有雍州刺史胡僧洗,泾州刺史胡宁,徐州刺史胡虔,陇东王胡长仁,赵州刺史胡长粲。安定胡氏作为曹魏、西晋、北魏、北齐皇室的功臣与外戚,保持门阀族望长达几百年的时间。“安定胡”因此名声大震,有“天下胡姓出安定”之说。
    秦始皇定都陕西咸阳,是“中国第一帝都”。我们的先人一直是朝廷高官,尽管隋朝建都长安(隋炀帝时迁往洛阳),但胡氏先人还是“世居咸阳”。
    隋末隋炀帝当政时,“世居咸阳”的胡氏五十八代孙“兵部郎中”胡乐陵有二子胡福和胡裕,兄弟两均在朝廷任命官。长子胡福时任姑孰(现安徽当涂境内)太守;弟弟胡裕的官比哥哥做的大,时任工部尚书。这支胡氏的南迁,缘于弟弟胡裕。
    关于胡裕到黄山(太平)的说法是:
    隋炀帝听说黄山产有白茶,醇香奇异,饮之可治百病,长饮可以长生不老,列入贡茶,派工部尚书胡裕来黄山督办白茶事。而胡裕到黄山查看了解到此茶只产在黄山北麓的轩辕峰东北一带,产量很低,而茶农却以此维生。于是他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让茶农无偿供奉而断了活路。一日他将官印、官帽、官服折放整齐,丢在住处,弃官而逃。此时正值隋末战乱,隋炀帝自身难保,顾及不了追究胡裕。趁天下大乱,隋大业年间(605—617年)他领全家自陕西咸阳迁来黄山,定居在现在黄山区三口黄山夫子峰下,“隋尚书,隋亡遁黄山”,由于他曾是尚书,后来人们就称该村为“尚书里”。
    随后,灭随兴唐战四起,争天下大乱,胡福的官位岌岌可危,为保全家,时任姑孰太守的胡福随弟弟举家也搬迁到黄山,落脚在当时的新安郡(如今屯溪)黄墩。成为今徽州胡和江西婺源清华胡始祖之一。
    唐代,胡裕的孙子胡松,胡福的曾孙胡学都因为有功当了常侍官,他们俩都能在皇帝面前走动,是胡姓族人的荣耀。
    “龙川胡氏”是胡氏五十八世隋末姑孰太守胡福的后人。胡福传至五十九世到胡瞳。而胡瞳的七子胡学(850年——907年)是六十世。他年少便聪明机灵,悟性过人。“唐懿宗咸通九年(868),他登进士第,官拜本路司户。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刚正不阿的胡学上疏皇帝,痛斥宦官田令孜无视皇帝,恃宠横暴,把持大权,无所不为。他还上奏说天象有异常变化,是不祥的征兆,预示着社稷有危。田令孜闻听此言,暴跳如雷,诬陷胡学诽谤大臣之罪,将胡学被贬谪福州。然而不久,他又被重新起用,担任舒城令。唐僖宗广明初年,黄巢攻陷长安,而僖宗皇帝在田令孜挟持下仓皇出逃,避乱于四川。由于道途险阻,诏令不通,当时天下百姓几乎都认为唐皇室日暮途穷,不可能再东山再起。但胡学却对此充满信心,认为自古国家未尝没有不以患难而重新复兴的。
    此后他与李克用、王重荣等并肩作战,讨伐黄巢,为恢复唐室,为重振唐朝河山做出巨大贡献。因为他功绩卓著,官封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诏赐新安郡开国男,食邑三千户。
    关于胡学退隐后举家迁移婺源清华的缘由,历史记载是:胡学十八岁时,曾经伴随父胡瞳去婺源通灵观,道经清华,见此处清溪外抱,形若环壁,群峰叠起,势嶂参天。感叹:“住此,后世子孙必有兴者。”他们父子投宿于清华通灵观时曾游通灵观洞。父子两游兴大盛,题诗于洞内。诗云:“三崖九洞出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丹熟已乘仙鹤去,云深惟有老龙蟠。铁船过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稀。臂破莓苔认诗句,录归传作书图看。”
    于是他于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举家由黄墩(篁墩)徙居到古邑婺北清华(婺源清华),成为为清华常侍胡始祖。这支胡姓后人称为“清华胡”,又称“常侍胡”。缘由这一支脉因胡学镇压黄巢起义立下大功被封为常侍,后人尊称为常侍公,胡学是婺源清华胡姓始祖。
    据绩溪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1993年3月10日印发的《党史工作》(总第十七期),文章名为“关于胡锦涛同志祖籍的调查报告”。龙川始祖胡焱应为胡炎,居绩溪县龙川的胡姓,迁自于婺源。是胡学的后人。
    “龙川胡氏”的传承脉络是:胡乐陵——胡福(隋末)——胡学(唐代)——胡炎。
    “龙川胡氏”的迁移路径是:陕西咸阳——屯溪(篁墩)——婺源(清华)——绩溪(龙川)。
    “常侍胡”是“安定胡”的分支,而“龙川胡”是“常侍胡”的分支。
    “龙川胡氏”的属从关系是:安定胡(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常侍胡(婺源清华)——龙川胡(绩溪龙川)。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3 21:02:1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宁生宗亲!欣赏先生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16 09:30:08 | 只看该作者
我属泾县溪头都的龙坦胡,退休后突发要把“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弄个清楚明白,查阅大量资料,经过筛选,加上个人理解写过几篇。网上的版本很多,错误也很多,有的甚至把太平归于旌德的属地,关于胡福、胡裕是胡氏的多少代也有出入,“太平的城南胡氏族谱”源于胡晖,李白作序,个人理解应该是胡氏的第一部家谱,所以一些史料我以这部为准。
空间发了些我的文章,欢迎批评指正。http://www.ahhszqw.com/home.php? ... w=me&from=spac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4-12-29 09:57 , Processed in 0.115331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