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胡氏宗亲乐于奉献不当看客
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胡氏宗亲也是人才辈出,古有汉朝胡广、北宋胡瑗、南宋胡安国及他的儿子学者胡宏、宋元之间胡三省、明代胡居仁、清有胡雪岩,近有胡适、胡耀邦、胡锦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当今社会有更多的胡氏皎皎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我们从哪里来?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孕育了胸怀天下、追求统一的爱国情怀,造就了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涵养了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激发了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自强精神。这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和生生不息的血脉脊梁,是当今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而且对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到哪里去?文化创新离不开融合。失去交锋与融合,文化的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化究其源头,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文化,从仓颉造字到六书表意,从老子崇“道”到佛祖讲“空”,中华文化在交流中自我丰富,在交锋中自我更新,在交融中不断发展。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我们胡氏自然也不例外,历来重视家风家训。《胡氏家训》由胡则及其弟胡赈创始,历经宋元两代传承后,明崇祯9年(1636年),胡氏子孙根据胡则遗留的祖训,制订了《胡氏家训》十三条,此后又不断传承完善,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胡氏子孙整理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胡氏家训》。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主要特点:一是突出强调如何修身。提出“家道盛衰,皆系于积善与积恶而已”、“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侥幸心”,教导子孙后代做到善恶分明、积善行德,为子孙后代树立行为规范。二是突出强调如何为官。提到“为官心存君国”、“为官当以家国为重,以忠孝仁义为上”、“先忧后乐,鞠躬尽瘁”等,充分展现了胡氏子孙强烈的家国情怀。三是突出强调如何崇学。教导子孙“为人者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即使冥顽,纵有开悟之时”。正是这种精神的传递和观念的引导,胡氏后人寒窗苦读的传统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探索从未改变,成就了一个个书香之家。
当前,安徽胡氏通志编修在即,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服务宗亲联谊、服务编修通志,致力于胡氏文化挖掘,继承和发扬胡氏优良传统。将我们家谱、家训、家风晒出来,将我们的族源、字辈、派系晒出来,正本清源、传承后代,让子孙后代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