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百家姓·胡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1:0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http://tv.cntv.cn/video/C10302/0e4e5559710a4ee1b81e5d60c5387f7b


胡姓有很多的源流。

第一个源流,源于姚姓和妫姓。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源于舜帝,尧、舜、禹,这都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了。舜帝的第33世后代,陈胡公妫满。西周初年,舜的后人妫满受封于陈,这个陈是在今天河南省境内。建有陈国,所以妫满又称陈公满、胡公满、陈胡公。他还是周武王的女婿。妫满在高寿之后去世,他的谥号叫胡公。“胡”在古汉语中,有长寿的意思,所以称“胡公满”,他的后代,就都以“胡”为姓。

第二个源流,源于归姓。商周时期有个族,叫归夷族。因为我们知道那个时候,其实汉族还没有形成,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族部落。归夷族也叫归胡国,它的地址在今天安徽阜阳这一带。换句话说,他不在当时文明的中心地带。这个部落后来也建了国的,建了一个“胡国”,这个国灭亡以后,它的子孙也有以胡为姓的。另外,春秋末期也有一个国,叫胡子国。这个胡子国也在安徽阜阳一带,是由楚昭王建立的一个小国。他们的后代也姓胡。

还有一个源流,源于官位。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官位叫“胡史”。胡史负责长官君王贵胄的餐饮,和祭祀大典的牺牲,就是长官餐饮和祭品。这个官位叫胡史、簋史、胡簋史。担任过这个官职的人的子孙,也有一些人,就以“胡”作为自己的姓氏。

另外有一支也是源于妫姓。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弟弟的后裔,叫“胡毋氏”。这是一个复姓,也写成“胡母氏”。原来标准写法是毋,也就是“不要”的意思。这个复姓有一段时间姓的人还相当多。为什么会有这个姓呢,齐宣王即位的时候,就封他的弟弟田婴,在一个地方叫“毋仰”,就是“无盐”邑,在今天山东东平这一带。后来田婴成为齐国的相国,他就给自己的这一支起了个姓,叫“原本胡公”,因为他是胡公满的后代。“近取母邑”,或者“毋邑”。就是近取我的封邑,所以叫胡毋氏,于是他的子孙开始都叫胡毋氏。而且这个胡毋氏,在秦汉之际还出了很多人,慢慢地这个姓分成三支,胡毋氏、胡仰氏、还有叫母氏。今天还是有姓母氏的,有姓毋氏的,但只不过比较少。胡姓后来成为这一支的主流。

源于其他的官位。比如汉朝时期的胡骑校尉,这是八校尉之一了。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两千石的官。每个官要管700-1200名的骑兵,相当于现在的骑兵团的团长,当时是比较重要的。

还有源于改性。改性里比较重要的一支,因为后来这一支,成为了胡姓的大宗。唐昭宗李晔,在唐朝晚期遭到了朱温的叛乱。他觉得自己很危险,就被迫从长安迁都到洛阳。在这个过程中,他知道自己东去必死无疑,因为他知道朱温早晚要对自己下手的。从长安到洛阳是往东走,所以他知道自己这一路不行。而且做帝王的人都知道,如果有别人要篡位了,那么他的子孙大概都留不下,都要被杀光的。于是他就和皇后商量,把还是一个小毛孩的第十个儿子,托付给他非常亲近的胡三公。胡三公是安徽婺源人,就是今天皖南这一带人。叫胡三公带着李唐皇朝的一支血脉,他的第十个儿子,赶快逃掉。果然过了不久,朱温就指使自己的下属,杀掉了唐昭宗李晔,并且将他的九个儿子全部勒死、吊死。这第十个儿子是他唯一的血脉,就被胡三公带到婺源老家,给藏了起来。胡三公义薄云天,精心地抚养了这个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了安全起见,他就把这位李氏皇子改姓为胡。并且取名叫“胡昌翼”。到了后唐925年,也就是唐朝已经灭掉了,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当时的考试有很多科目,进士科、明经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胡昌翼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被胡三公抱走的时候还是一个毛毛头,还是婴儿。但是后来他知道,自己是李唐皇室的后代,从此不再踏进官场一步。隐居起来,专门从事经学研究,研究《周易》。大家尊称他为“明经公”,这一支也叫“明经胡氏”。大概因为这一支来源特别,所以这一支的子孙中为官的人不多,大多以做学问和经商著称。如红顶商人胡雪岩,还有一个文化名人,做徽墨非常有名的胡开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叫胡适。就是明经胡氏的后代,原来就是李姓改过来的。

胡姓源流还有很多,如源于兄弟民族的蒙古族、满族等等。

胡氏的起源地,在今天的河南这一带,和安徽的一个地方,汉朝时期,胡姓已经迁入了陕西、甘肃、陕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到甘肃境内的那一支,成为当地的望族,而且成为后来全国其他地区的胡姓的主要来源地。换句话说,它在甘肃那边非常繁荣。慢慢地从甘肃再往外迁。西晋末年,胡氏大举南迁,也开始进入了福建。到了福建的胡姓,也比较早地就进入了台湾。在台湾的台南、台北、彰化、新竹这几个地方,是胡姓在台湾的聚居地。到了今天,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云南、贵州这些省,胡姓都比较多。所以我们讲胡姓现在已经遍布全国,但没有说,那个省的胡姓人特别多。其中四川大概是胡姓的第一大省,占了全国胡姓人口的10%,但也不是个特别大的比例。

胡姓,是排在很前面的超级大姓。我们要介绍胡姓的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简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为太多了。想来想去,我决定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位。这一位大家可能对他不熟悉,但是他有重要的贡献。我们特别应该去回顾他的一些思想,回顾一些他的做法,我们不应该把他遗忘。我要介绍的人就是胡安定。

胡安定(胡瑗),北宋初年的著名学者,生于公元993年,公元1059年去世。他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是泰州海陵人,也就是今天江苏泰州人。他的祖籍在陕西安定堡,所以他称为“安定先生”。他曾经与另外两位非常著名的学者叫孙复,石介讲学泰山,被称为“泰山三先生”。他在早年求学和讲学的时候,十年不回家。他只要收到家书,只要打开一看,只要里面有“平安”两个字,他就不再接着看了,就把信扔到河流当中。所以现在还有胡安定先生投书处。

后来他一直执教太学,四方的学士都来从他问学,以太常博士最后退休(致仕)。他有很多著作,胡安定最重要的是他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于一身,开宋代理学的先河。王安石眼界非常高的,称他为“天下豪杰魁”。

在这里特别要重视的是他的教育理念,因为现在我们都特别关心教育。胡安定先生在景佑元年,也就是公元1034年的时候,当时他43岁,他就在今天苏州一带开始讲课。当时苏州的郡守是范仲淹,把他请过去,创建苏州郡学,请胡安定担任郡学教授。很快由于范仲淹的推荐,胡安定又去了开封,做了好多事情。但是从45岁到47岁,胡安定一支在苏州教书,立下了学规。这个学规被全国各地的郡学纷纷模仿。

后来范仲淹又被派到西北边陲延州,也就是今天的延安去做官,胡安定又由范仲淹推荐,跟着去了。他又拟定了《武学规矩》。所以他不光是讲学文的,他还定了好多学武的规矩。

在开封建立了太学以后,当时的北宋朝廷,就派专人到苏州、湖州这一带,去总结胡安定的教学经验。这个叫“苏湖教法”很有名,这就是胡安定创造的。这些教学方法有哪些呢?为什么宋朝会那么重视呢?我们今天为什么应该重新学习呢?我们把它总结一下。胡安定倡导要注重教育目的,要培养致天下之治的人才,就是说培养的人才一定是要有助于治理天下的。坚持体用为本。他首创分科教学。这就很重要了,因为古人的教学,没有分得那么细的,没有分科的,但是他分科了。“经义”分为六经,而且除“经义”之外,还有一科叫“治事”,就是你怎么学习一些实际的东西。“治事”又分为“治民”(怎么来管理老百姓)、“讲武”,这是武的方面,“军事”,类似今天军事的、堰水(水利)、历算等等科目。学生每人选一个主科,同时再学一个副科,这是胡安定首创的。

推广普及教育,胡安定倡导每个州县都要有学校。胡安定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规章制度。比如他强调在学校里,作息要有规定。他的规定是上午讲解经义(儒家的经典),讲完之后复读500遍。下午讲历史讲史书,讲完之后复读100遍。晚上讲子书,比如《韩非子》、《庄子》,讲完以后复读300遍。这个都是有规定的,不是想讲就讲,想下课就下课的。

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己也注意,身为表率。他非常讲究为人师表。所以在大夏天的时候,天很热,他都是穿着公服端坐在堂上。有一天一个姓徐的学生,去看胡安定先生。帽子稍微歪了一些,胡安定就说“头容直”,说你的帽子要戴戴直。所以他对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非常严。他的弟子后来都形成了同一个风格,这个风格是,第一都有学问,第二都有实际的技能,第三生活都讲究规律,衣着特别严谨,不随便。所以当时天下人都说,我只要看见这一个学生是这样的,我就知道他是胡安定先生门下的学生。

当胡安定去世以后,送葬的人,绵延长达百余里。那么多人为他送葬,可见他是得到了大家的推崇。他的“苏湖教法”,和后来白鹭(洲)书院的学规等等,都成为中国教育思想的瑰宝。我们现在真得需要好好去研究,去反思。胡姓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一位,胡安定先生。

胡姓在今天中国姓氏排行榜上,排在第13位,还有一种说法是第15位。这个相差不远,一看就是超级大姓。它的人口数一定也是过一千万的。所以在今天胡姓有1700多万,当然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法略少一些----1600多万,人口非常众多。

根据录音整理。《钱文忠解读百家姓·胡姓》【央视科教频道2月17日11:40 播出】

胡南山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618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5 21:08:18 | 只看该作者
苏湖世第   安定家声           胡瑗后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4-12-28 16:58 , Processed in 0.105560 second(s), 1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