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诸谱 评论胡府老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09:5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论诸谱
评论胡府老谱
胡府老谱最早是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3)壬午年续修成功的,其主编世玥公、世瑮公。 世玥公在胡氏家乘序中曰:《而昭敬皇妃,泉妹也,生子封楚王,泉为武昌护卫,洪武十八年,因楚王奏请赐泉田房以养其老,此胡府之所由来欣》。这说明胡府名号创立于明洪武十八年,是楚王奏请太祖赐给其舅父胡泉田地房屋以养其老。乃胡府之名所来由也。
世玥公曰:《至一世祖安定公瑗受封以来,累世簪孆,志之史册,故历历不爽,载在家乘,亦班班可考,数传而后,至六世祖龙,徒居淮西,遂家于斯焉。居数世,至十世祖定远王泉,与赿国公大海,东川侯海,豫章侯美,泉子梁国公显皆明太祖佐命元勋》这一段说明了胡府一世祖安定公胡瑗,至六世祖龙公,到十世祖定远王胡泉、与赿国公胡大海、胡海、胡美等皆伯仲兄弟也。
世玥公曰:《数百年来,谱之所藏于故府者,世世守之,罔敢有失也。不意明末,府毁于兵变,谱亦失落无存,先人又不复记忆,后世子孙,遂奉定远侯泉为始祖,以泉固胡府始封之祖也,累世相沿,谁復知泉,固瑗十代孙乎。癸酉岁,(1754)年。故弟世琰,堂弟世瑮,以旧谱虽湮,自今序之,后世猶有所据,遂就现在之有所考者,而叙其大概,亦聊示草创也云尔》。
这就是说胡府之老谱是藏在故府之中,不意明末(1628一1644)年府毁于兵变,谱亦失落无存。可他们于癸酉岁,(1754)年,有世琰公、世瑮公就编纂了家谱,是根据上代而传,就现在之所考者,而叙其大概也。亦说明是其草创也。
世玥公曰:《适至丁丑(1758)年。我设教明光,甫至其地,族人既告我曰:胡府家谱,失落久矣,族人继初家,遗有抄录谱一册,我闻之,不胜瞿然惊跃然喜,即托尹堂叔世猷往索焉,乃竟珍惜而藏,漠可如何也。庚辰清明祭扫,我约众族,同至其家,言之再三,始勉强献出,展卷阅之,见篇首有宋广侯王公孝迪序文,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公戴诗歌,太子少师欧阳公修墓表,端明学士蔡公襄墓志,所载世次,共十有三代,瑗其始祖也。夫自旧谱遗亡之后,奉泉为始祖,百有余年矣。及观于是谱,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胡氏宗派,无据而有据,失传而得传,端赖此矣》。这一段说明了世玥公设教明光,在族人继初家,得到有抄录谱一册,所载世次,共十有三代,瑗其始祖也。遂就奉胡瑗为始祖了。
世玥公曰:《虽然,谱之所载,不过前人名讳官衔而已,功业事绩,尚缺如也。又同世瑮世瑄,博采群书,与功绩一一参考,而毕录焉》。就是说老谱所载不过前人名讳官衔而已,其余者都是世玥公、世瑮公、和世瑄公等博采群书之编纂的。
世玥公曰:《旧谱载十三世而止,至今三百余年并未续修,余父与伯,余兄弟皆有序谱之志,但十三世所载头绪最多,难一一考其源流,惟即泉之一脉以续之可耳。遍查合族佛事,遗文所载辈次,与旧谱相合,但不无遗漏》。
这就是说老谱载十三世而止,(老谱既族人继初家,遗有的抄录谱),至今三百余年并未续修,也就是说从洪武十八年(1388)乙丑年,至(1754)癸酉年并未续修,
世玥公曰:《以为续修云,而后之子若孙,诚能留意于斯谱,或取监于斯谱之中,或神明于斯谱之外。是则明胡氏之幸也。余殆有厚望焉,是为序》。这说明世玥公也对其所修之谱持有怀疑之处,嘱托后世子孙取监于斯谱之中,或神明于斯谱之外,乃公之厚望焉。
世瑮公在《胡氏宗谱考》中曰:《至今又数百余年,祖父相传,泉为胡府始祖,而后世子孙,名讳无传,宗派莫辩,皆谱牒久湮之故耳,辛明光族人,有藏谱一册,堂兄世玥,偶得而授余,余展阅之而见泉之伯仲,同胞有汝与通,亲堂有海与美,从堂又有大海大渊等,虽知为一脉,而四散难稽,惟取泉之一脉而谱订之,虽未尽得其详,亦聊为后世之稽继云尔》。
《旋寄书虹邑,得张凤翼所撰赿国公世系考,宋濂所撰赿国公新庙记,并所赋诗歌,至赿国公缙云伯之功绩,东川侯豫章侯之实事,採明史而得其详》。
《惟五河一支,族人无谱,亦无所考据,其为大河大渠之后无疑矣。所憾者,武昌一支名讳宗派,俱渺焉莫辩,余久欲亲往其地,奈有老母在堂,未便远离,前乘王姓之便,曾修尺书,托伊代访,而寻觅无踪,终未遂志,即现今有考者,如赿国公之世系考,东川侯之三代,与谱内所载,颇有不合,余虽费尽心力,而稽考无由,姑阙其疑,以俟将来,后之有志于斯者,诚能察余之所未察,详余之所未详,是则胡氏所幸也,余九泉之下,犹拭目以待之,故立书以弁其首。旨》。这一段说明了在这数百年里谱牒失传,遂凭从虹乡所得的赿国公世系考,赿国公新庙记并所赋诗歌,和祖父相传,惟取泉之一脉定为胡府始祖,而后世子孙,名讳无传,宗派莫辩。惟五河一支,族人无谱,亦无所考据,其为大河大渠之后无疑矣。现今有考者,如赿国公之世系考,东川侯之三代,与谱内所载,颇有不合,虽费尽心力,而稽考无由,也希望后世之有志于斯者,诚能察其之所未察,详其之所未详,是则胡氏所幸也,其在九泉之下拭目以待之,
世瑮公在《重修家乘序》中曰:《因修家谱翻阅明史,搜寻故典,又考府县志书。而证以家谱之所载,多有不可解者。家谱载大海子八人,其第五子御赐名继成,而张凤翼越国公世系考又云大海子七人,继成为德济之子,大海之孙。甚至明史所载云大海无后,止有养子德济等。此其不可解者一也。家谱载东川侯胡海三代,曾祖翊,祖树,父巢。而刘三吾传胡海三代又为全、聚、源。与似皆传信之笔。而三代之互翼也。如此果孰是而孰非乎。此其不可解者二也。府县志有胡泉、胡汝并胡通,世系考有胡泉、胡通又无胡汝。家谱载胡海与胡美为亲兄弟,何以世系考止有美而无海。且多一家谱有载之胡涧,此其不可解者三也。凡其不可解者,兄弟虽费尽心力,也无从稽考,能不疑以传疑者哉》。
从这说明世瑮公等人翻阅明史搜寻故典,又考府县志书,还有三点疑惑,一、家谱载大海子八人,第五子御赐名继成,而张凤翼越国公世系考又云大海子七人,继成为德济之子,明史载云大海无后只有养子德济等等。二、胡海三代,曾祖翊,祖树,父巢。而刘三吾传胡海三代又为全、聚、源。与家谱所载三代之互翼也。如此果孰是而孰非乎。三、府县志有胡泉、胡汝并胡通,而世系考又无胡汝,家谱载胡海与胡美为亲兄弟,而世系考只有胡美而无胡海。且多一家谱有载之胡涧,这些都无从稽考,能不疑以传疑者哉。
以后又由建国公、国堂公、赞尧公、位东公等于道光丁未岁(1848)年始行续修。又与阜亭公、云庄公等约同族人重为补揖。经营数载,又有廷礼公于咸丰二年(1852)壬子年始抱谱来明,公同会议抄录数月,世次分,而大宗小宗不至紊乱。终于咸丰三年(1853)癸丑年全族合力重修了族谱。
由此看来胡府老谱创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3)壬午年,离太祖赐给胡泉田地房屋时,洪武十八年(1388)乙丑年,相距375年。若不是世玥公、世瑮公等为光大宗祖,庭显门楣是不能完成此事的。他们先是讴心历血来编纂谱稿,后又从明光族人继初家,得到抄录谱册一本才使胡府之谱建全。再于清咸丰三年(1853)癸丑年由建国公等纠合全族宗亲,同心合力又重修了族谱。此等对祖宗的尊敬,对家族之贡献,和睦族和谐光前裕后之决心,是值得我们全国胡大海家族后裔所学习的,我们应该感谢与敬佩的。
宿州市灵璧县老营胡  虹乡明公二十八世  大海公二十世孙  长玉  谨撰
评论山东老谱
山东老谱的续修最早是在清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续修成功的,其主编大选公、天一公、维祺公、学海公、龙光公。维祺公在胡氏谱册序中曰:《前余叔行大栋大选。兄行元亨。侄行成章等,曾纠合族人,竭力修葺,惜以荒岁之故,未克成功。》也就是说在1851年前就由大栋公、大选公与合族人共同续修了家谱,已经编纂了稿件既将成功,因岁荒之故未能出版发行。
维祺公曰:《本前日之旧稿,于各族搜其遗漏,详登于册,南北奔走,三载告成,略述先人始末,以弁简端》,就是说在此次出版的是前日之旧稿,又增加了遗漏之处。
维祺公又曰:《大海佐明太祖取天下,竹帛垂芳,诰封越国武庄公,子孙世袭其职》。明文林郎虹县知县张凤翼撰写的《越国公世系考》曰:越国公胡大海,虹之五都人,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三十七座,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胡通皆大海伯仲也。
明宋濂撰写的《越国公新庙记》中曰:壬寅春三月,洞溪兵叛而西归,公遂遇害,知公之死者,莫不哀恸流涕,如丧父母。上闻之亦震悼弗置,亲御翰墨,为文以祭且命有司塑公像,配享晋卞壶庙庭。甲辰冬降旨赠光禄大夫,浙东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拄国,追封越国公。洪武元年冬十二月,命筑坛金陵鸡陇山,祭故功臣,以大海为首。三年春正月,配享太庙.夏六月功臣庙成,肖像祭元勋二十一人,大海为第七。后复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谥武庄,封勋如故。明宋濂:写的是“追封越国公”,“谥武庄”何来“诰封越国武庄公”。《至靖难兵起,德山祖以不乐屈服,挟册而逃,遂家于黄邑之高王胡家村》。
这一段说明了德山祖是从老家挟册而逃的,遂定居于黄邑之高王胡家村。也就是说德山祖是一人,或全家首次迁徙至黄邑之高王胡家村的,应该是高王胡家村始迁祖。这一段与明史相吻合。《越国公世系考》曰:大海子七人,长德济、次德源、德清、德淮,俱都督殁于阵。又次德山、德水、德林。德济子继成。上念其功臣裔,亲赐名甫三岁召至南京护养,授东川侯。德济以征庄浪重伤卒。一门皆死王事。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徒居山东获存。
维祺公还曰:《我始祖  治居河南许州县,花园子村。螽斯振蛰,瓜瓞绵延,自唐及宋代有文人》。
这一段不知是从何说起,如果是德山祖挟来之册上注明的,就应该有德山祖以上之世系。以谱牒的发展规律来看,唐朝是不允许私家修镨的,贞观、开元盛世时,谱牒相继问世的有,路氏的《姓略》、《衣冠系彔》等书籍,唐太宗命魏元冲等撰写《贞观氏族志》,共收彔了293个姓氏,1651个家族。高宗时又修成了《高宗姓氏彔》共收集了235个姓氏,2287个家族。唐玄宗又命吳克等撰写了《大唐姓氏彔》共一百卷,新集天下姓氏郡望族谱,特别是幸林宝的《元和姓篆》最为完备,一直流传到现在。宋朝时代,姓氏谱牒学再搬新高潮。这个时期的谱学特点是民修的多,官修的少。如邵恩的《姓解》、钱明逸的《熙宁姓篆》、孔平仲的《姓系世族》等都是民修的谱著。官修的有《百官公卿谱》等书。蒙古人孛尔只斤氏忽必烈,非常卑视汉人,官私都不准撰修汉人族谱。只推重蒙古族皇室世系,命人撰修了《蒙古秘史》。并且把汉人族谱集中焚烧,当时的族谱几乎散失殆尽。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他非常重视族谱。勅令吴沈等撰写《千家姓》共收彔了1968个姓氏。又命陈士元撰写了《姓汇》共收彔了单姓2179个姓,复姓1446个姓。清朝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入关,他也歧视汉人,可是因为朝流的发展,阻挡不了汉人对家族谱的续修。就连官府也御纂了《百家姓》、《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旗滿州氏族通谱》等谱著。到康乾盛世时,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在修家谱。
至于第十七世  长儒  更不可置信。胡长儒之族,其先世居台州,到唐代徙居永康,至宋时其家族是最兴盛时代。胡长儒曾祖父 胡(臬),历任钦州司法参军,祖 岩起,字伯岩,南宋嘉定七年进士,闽县知县。父居仁,淳佑四年进士,累官至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长儒(1249一1323)字汲仲,号石塘,随舅父徐道隆入蜀,与高彭、李(浞)、梅应春等号称“南中八士”。咸淳十年以任子入仕,监重天府隔槽酒务。元至元中,授翰林修撰,元贞初转海宁主簿。
到第十八世龙,十九世羽,二十世楠,二十一世沐,二十二世大海,方与诸谱吻合。由此看来山东老谱续修于清后200多年的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离越国公出生的(1304)年,相距547年。如果没有大选公、天一公、维祺公、学海公、龙光公等尊祖敬宗之志,和睦族光裕之心,是不能完成此大事的。至后世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执中、  翰章等又重修了家谱。再于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二十二年(1933)年,立廷、景新、乃煦等又再次撰修了家谱。此等尊敬宗祖光大家族之美德,和创造和睦族人之意志,是值得我们虹乡乃至各地区同宗共祖者学习的,堪称我们的楷模。
宿州市灵璧县老营胡  虹乡明公二十八世  大海公二十世孙  长玉  谨撰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4-12-28 16:19 , Processed in 0.100493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