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新明、刘锦芳:“终”生约定诠释“最美誓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1:2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胡新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9月出生,生前系蚌埠市公安局禹会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一级警长;刘锦芳,女,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9月出生,安徽宏业纺织有限公司蚌埠棉纺分公司员工。
  “我是一名中国军人、警察和共产党员,赤诚的爱只为中国。”这是胡新明许下的“最美誓言”,并用一生去践行。他从武警部队转业成为一名刑侦警察,从一万多张疑似人像照片中精准锁定外逃嫌疑人,破获20余年前的命案,并在参与“包村”工作期间帮助解决群众困难50余人次,成为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的暖心民警;胡新明和妻子刘锦芳“夫唱妇随”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他们用感恩的心回答了什么是人间最美的爱情誓言,胡新明在离世后捐赠遗体用于医学科学研究,兑现了“在燃尽生命之际做最后一次奉献”的承诺。胡新明曾荣立蚌埠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1次,连续获评2014、2015年度蚌埠市“优秀公务员”,先后4次获禹会公安分局个人嘉奖;2023年,胡新明、刘锦芳荣获“蚌埠好人”称号。
胡新明(左一)帮助残疾人推轮椅。
  忠于工作:善作善为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警队,我肩上的责任都是保家为民。”经过十七年军旅生活的锤炼和磨砺,胡新明在2007年转业加入公安队伍,成为蚌埠市公安局禹会分局刑侦大队一名警察,从事情报研判工作。在军人与警察之间,胡新明迎来了身份上的“华丽转身”。
  “队里还有一些没有破的积案,只要有一丁点的线索,我都要一个个攻坚,给群众一个说法。”这是胡新明来到刑侦大队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对辖区群众许下的庄重承诺。36岁的胡新明,在一众年轻的刑侦民警里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但当兵期间锻炼出了一种“反应快、脑子活”的侦查应变能力,再加上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他快速适应刑侦破案工作奠定了基础。
  胡新明一直关注着一件发生在2001年的悬案,稍有空闲时间就会通过技术手段寻找嫌疑人的线索。办案民警几经周折找到了嫌疑人16岁时所拍的一张黑白照片,但由于照片不是很清晰,信息后台比对时出现了一万多张具有相似度的人像照片,犹如“大海捞针”。胡新明开始一张一张的肉眼比对,不放过任何一个面部细节,最后成功锁定嫌疑人并抓捕归案,积案才得以破解。
  “为了维护公平正义,我们战斗在侦查破案的日日夜夜里。”喜欢“较真”的胡新明,有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他用真相告慰逝者、抚慰世人,这是案件不破誓不收兵的战斗精神,更是在兑现着保护群众安危、维护公平正义的承诺。
  忠于群众:用情至深
  骑着电瓶车在村子里走街串巷,时不时地和乡亲们拉拉家常、聊聊天……这是禹会村村民时常能够看到胡新明入村时的场景。2016年,蚌埠市推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胡新明负责包保禹会村。“联系卡上有我的电话,有问题尽管找我,能解决的我一定会想办法去解决。”这是胡新明第一次入村走访时和村民许下的承诺。
  一辆电瓶车、一个包和一本笔记本,这是胡新明每次入村的标配。包村民警要求每月入村两次,而他每周至少要去一次,如果碰到下雨,他就披上雨衣骑着电瓶车入村,同事劝他改天再去,他却坚持,“都已经和村民约好了,他们等不到我会失望的”;每次入村,他的包里都会满满当当的,为孤寡老人购买的常用药品、送给留守儿童的学习用品、给家庭贫困孩子带的生日礼物……由于后来需要带的东西越来越多,他还特意换了一个更大的包;而笔记本上,记录的全是村民的各种诉求和待解决的问题。
  “要不是胡警官,我的户口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太感谢了。”2017年7月,禹会村村民陈育燕将一面写着“禹会公安爱人民,包村入户解家愁”的锦旗送到禹会公安分局。在走访中得知陈育燕户口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时,胡新明通过多次走访询问和调查核实,在最快的时间帮助他们解决了户口难题。困难村民家中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他跑前跑后,帮助联系相关部门进行修缮;性格古怪的老人喜欢吵闹,他每次入村都会陪着聊聊天,排解老人心中烦恼;邻居之间有些矛盾纠纷,他会主动耐心调解……作为一名包村民警,他面对的都是平凡琐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胡新明的心头大事。他心系百姓,视群众为家人,帮助解决困难50余人次,尽全力让他们的烦恼在“家门口”及时得到化解,兑现了当初入村时许下的承诺,架起了一座警民之间的暖心桥。
  忠于国家:让爱延续
  在2021年7月之前,胡新明和妻子刘锦芳一家过着幸福平淡的生活。然而,一场疾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安稳生活,胡新明被查出左肋骨高级别多形性肉瘤伴多发骨、肾上腺转移。
  治疗期间的每一次化疗,都让胡新明倍感痛苦。也正是在这期间,他逐渐萌发了捐献遗体的想法,“既然病魔已吞噬了我重返岗位的梦,那就让我在燃尽生命之际做最后一次奉献吧!”胡新明告诉刘锦芳,虽然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想通过捐献遗体,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为国家再做一点贡献。“如果你要捐献遗体,那我就陪着你一起捐!”刘锦芳的支持给了胡新明最大的鼓励和感动。2022年12月28日,胡新明与刘锦芳共同签署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胡新明出生在农村,而刘锦芳家境优越,两人坚持走在了一起,婚后一直相爱相扶相守。如今“夫唱妇随”,一起“终”生约定签下遗体捐献书,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用感恩的心回答了什么是人间最美的爱情。
  因病抢救无效,胡新明51岁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023年5月11日。刘锦芳遵从胡新明生前遗愿,在红十字会、遗体捐赠协调员,以及家人、同事的见证下,将他的遗体无偿捐献给蚌埠医学院,成为一名“无语良师”,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贡献最后的力量……也就是在这一天,胡新明带着“我是一名中国军人、警察和共产党员,赤诚的爱只为中国”的“最美誓言”走向新的使命。(记者 李旭)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4-12-29 10:16 , Processed in 0.099690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