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到世界遗产地西递旅游,就会为村南高耸入云的霭峰所撼。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的诗句。云雾缭绕之中的霭峰似乎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给人以遐想和向往。 霭峰脚下的霭峰村民组是西递村的一个下属自然村,据说村中现在还保存着三块记录村子历史的石碑,这引起了我们几位的兴趣,大家相约一起去霭峰寻觅历史痕迹。 车子在西递村前右转,沿着盘山公路往上,几道弯后就进入了山口,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是坐落在霭山脚下的霭峰上村自然村。村口左侧奇石形如大象,右侧奇石形如狮子,称“狮象把门”。 清澈的小溪绕村前而过,横卧在溪上的三座小桥分别为:聚秀桥、彩虹桥、迎霭桥。环抱村子的是成片的参天古木,橡子林、枫林、紫薇、刺槐、冬青树、杏树……迷茫之中古碑何处寻找?我们电话联系霭峰村民组胡荣华组长,拜托他带我们去寻找记录村子历史的碑记,接到电话后的胡组长很热情地过来给我们带路。 沿着青石铺成的古道,漫步明清古民居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的村中,不知不觉心绪沉了下来,仿佛进入了村子的历史长河。 宋朝末年,胡氏先人因避战乱而从江西婺源清华街适居霭峰上村,相传至今已八十有余世,因此村中大多以胡姓为主。胡光裕堂是村中保存完好的祠堂,也是黟县唯一的安定郡胡氏祠堂,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已经显得老态龙钟。祠堂大门上曾经有一副“川通渤海源来远,山徹霭峰气象新”楹联,虽已被毁,但内容还是能留给后人细品。 祠堂外院墙上镶嵌着二块石碑,“奉宪示碑”: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7年),族长胡德璠等立碑于宗祠前,对环村山脉进行封山。大到参天古木,小到杂草、嫩笋,族人不得有损。“黟县知事告示碑”: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乡贤胡兆瑛、胡宜椿、胡文渊、胡荣烈、胡云骧、胡光才等人再次立碑于宗祠前,更加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除明确封山护林外,禁止在村里开山取石。 跟随胡组长继续前行,我们在村中一农户家中找到了第三块碑,“合族公禁碑”: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2年),族长胡德月牵头立禁碑于来龙山上,严禁在该山葬坟。 村中保留下来的三块古碑已全部找到,数百年来,先辈们为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所立禁碑何止上述几例?但大多在动乱中遭到破坏。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徽州日报》头版刊登了《黟县里六都上村胡光裕堂郑重声明》:“我村森林系先人栽植以为荫木……且农田水利及全村钦料胥赖于此,须知本山森林为吾村人民之生命所系,树之存亡即村之存亡……”1975年生产队领导召集全村村民,再议封山,保护水土资源,大家取得共识。封山至今已40多年了,如今山上已是林荫茂密。 在这静谧的高山小村中,沉淀着无数历史的记忆。胡组长掏出手机翻出了一张照片给我们观赏,一块砖雕匾额上刻着“观澜”,落款为“道光戊申年秋月”,这块匾额曾经在村口“观澜亭”中,亭子因年久失修已然不在,砖雕匾额依然保存完好。 站在村中仰望,蓝天白云掩映之下的霭峰显得格外绚丽壮观,淡淡的云雾缭绕山间忽隐忽现,变幻神奇。林荫中的山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优美生态的环境留给后人。如今,攀登霭峰已成为一项时尚的户外活动,霭峰之魅力为更多探寻者所向往,为西递旅游文化更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汪建武)
原载:黄山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