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驳“华林世系实乃史书名人连接”――“六评胡海《大通考》”其中之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0:3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通考》“十大成果”之七中说:“宋政和二年(1112),毗陵华林成三子琼后裔迪功郞勤修创谱世系……,广为全国族谱录载。经考证,非安定世系,实乃史书名人连接”。本人认为在胡海老先生的“十大成果”中,“最杰出”的是两项:一是“成果一”,再就是“成果七”。“成果一”我的上文已驳,“成果七”呢?又有多处值得质疑!这里主评其中之一:“实乃史书名人连接”!胡海老先生仅凭民间搜集的资料,就印证上述结论,是否过于武断轻率?其实本人考证自身祖谱《澴东胡氏宗谱》,以及华林世系的真伪已十二年了,现就华林世系是否“实乃史书名人连接”,将考证结果略述于下:    一、本人祖谱也属“广为全国族谱录载”之一
  童年、少年时代,常听我父亲说:“我们的根在江西,是明洪武二年从麻城过籍来孝感的,我们是88世耿氏婆婆的后人。”我父亲是个贫苦农民,“扁担倒下不认得是个‘一’字”,可对自己的“根”却记得挺牢,既给我留下了敬祖爱族的深刻印象,又为我日后寻根问祖奠定了夙愿。1995年我支胡姓修谱时,一是那时我当着国家干部,某乡党委副书记,官不大,但怕弄丢了“帽子”;二是文革期间把族谱当作禁书、毒草的余毒还在,所以我不敢直接沾修谱的边,只悄悄带头捐了1000元(相当于我当时三个月的工资)。自当年得到新修族谱后,我花了十年时间,潜心专攻自己的祖谱――《澴东胡氏宗谱》的起源、变迁、分支、人口分布以及历代先祖名贤与有关史载的确认等等。直到2005年清明节奉新华林“文化艺术节”后,我随族首们江西寻根问祖,在“华林书院旅游开发区”孙有根、邓道坤主任的盛情接待和帮助下,我们拜祭了新落成的华林胡氏一世祖耿氏夫人墓,查阅了大量我似曾非常熟悉的史料后,我才从心底确认:原来我的《澴东胡氏宗谱》是江西华林胡氏世系的延伸!我的澴东(古孝感澴水东)始迁祖荣七公竟是华林成公(耿氏)长子珰公之后!从洪武二年(1369年)到2005年,我们花了637年才正式找到祖宗的根啊!
   二、华林宋谱竟为后世国史全面认证
  说实话,本人对祖谱的态度,当初也与胡海老先生一样,也不是盲目相信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艰辛的“从怀疑到信服”的过程。最初我得到新修的族谱时,好奇地翻了一下,当时便生疑惑:我们姓胡的修谱恐怕是“王婆买瓜――自买自夸”吧?哪有那么多做大官的祖宗?尤其是宋朝的官咋那么多?我这人喜欢钻历史的牛角尖,心想,胡氏历史应该是一部与中华民族同步的历史,像胡宿、胡直儒、胡安国既然是宋朝的大官、大儒,那国史、正史上就应该查得出来。于是把我们孝南区图书馆里长达几千万字、40卷本的《宋史》借回家,面对直排版、生僻难慬的古体文字,花了三个多月,与我们新修的《澴东胡氏宗谱》一一查对,结果竟是一一对号!发现名垂《宋史》的竟有32人!不查不知道,一查惊一跳!使我不得不相信老祖宗们修谱的严肃性与真实性,因为这可是700多年前的元朝宰相主持编修的国史――《宋史》所载啊!我怀着对先祖们无比崇敬的心情,兴奋地向《孝感日报》投稿,先后登了两篇历史故事,一篇是《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一篇是《胡姓一门宋代一绝――状元榜眼探花“五代连冠”》。好多胡姓人看了都挺高兴,还把这两份报纸复印散发族人收藏起来哩!2005年清明节,我族举行“续谱十年庆典大祭”活动时,我在“胡氏人文历史讲座”大会上,曾手举所整理的《宋史所载胡氏名人录》,向千名族众自豪骄傲地说:“这表中的十八人,只是处于华林胡氏、即满公92-96世的五代其中啊,谁若怀疑真伪,可按我这张表所指页码,去核对《宋史》便知!”同时也谈了我的感受:“我未研究祖谱之前,还埋怨自己错生入胡姓之家,因为‘胡’字不雅,常与胡说、胡闹、胡来、胡作非为、胡言乱语、胡思乱想、胡搅蛮缠、胡说八道等等连起来。现在看来,以姓氏命名成语、词组如此之多的,在中华百家姓氏中胡姓堪为首屈一指,这说明胡姓是个了不起的姓!现在我为姓胡而自豪,更为是华林的后裔而骄傲!” 我把华林宋谱上满公92-96世中较为突出的18人,按名讳、官位、政绩、诰封乃至《宋史》核查页码,整理成一张《宋史所载胡氏名人录》。如:“胡旦(琼公四世裔孙),状元,宋真宗兵部尚书,遗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等。详《宋史》第12827页”。又如“胡安国(瑜公七世裔孙)父子四人(长子寅、次子宏、三子宁)的毕生政绩简介于《宋史》列传‘儒林卷五’,详见《宋史》第12908-12926页”。还有仲尧、用庄、胡宿、宗愈、直儒、唐老、世将等等,均可供族人按《宋史》页码核查其详细资料。以上所述,经过本人对宋朝后世国史――元著《宋史》的认真考证,足见华林宋谱的真实与可靠!
    三、从时代背景考证华林宋谱的真实性
    其一,宋代是个提倡编史修志的时代。据《中国通史•宋史》“史学的繁荣”卷记载:“宋代史学特别兴盛,主要原因是皇帝重视吸取前期历史教训,提倡编史修志,而且特别注重实录。朝廷设有专门的修史机构,前期称编修院,后期称国修院或实录院,编写国史由宰相主持。”此风当然也盛传于士宦家族和民间,华林胡氏最早的两修宋谱就是在此时代应运而生的。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华林成公三子胡琼的后裔胡勤修所创之谱,是华林胡氏首修之谱。至成公第八世孙胡直儒三子栝公时,主持所修之谱为二修谱,时间是南宋孝宗乾道丁亥年(公元1167年)。二修时的缺憾是栝公为了突现成公,而把成公定为华林的一世祖。所谓“缺憾”,本人窃以为,因为华林真正的始祖应该是南北朝刘宋孝武帝时的“壮候”胡藩(即满公的64世孙)。没有他“文武兼备、忠直义烈成名”;“所战有奇功,所见有特识”;官拜相国参军事,授之“壮候”,被“赐土江西豫章华林”,使胡氏成为江西的名门望族,哪有后世之成公?当然这是我们华林世系内部之事,并不影响华林世系的真实性。因为在那个“提倡编史修志的时代”,华林胡氏两修宋谱的人物、世系已得到后世――元朝国史――《宋史》全方位的证明无误!
    其二,宋代是个科举不择贫富、用人不问出身的年代。据《中国通史•宋史》“科举制度”卷记载:“宋太宗懂得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靠武力)治天下,必须‘以文化道德治天下’”。为了广纳天下贤才,所以宋代“科举试无门第、贫富限制。只要有文化,都可以‘投牒’(报名)赴试。平民百姓子弟通过科举试,就有可能当官、甚至平步青云当上宰相,因此从都市到穷乡僻壤,处处都有贫寒子弟博取功名,像官至宰相的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都是贫苦出身的进士”。既然处在“科举不择贫富、用人不问出身”,各凭本事立足于世,攀高结贵视之为耻的社会环境中,华林胡氏两修的宋谱,怎么可能在修谱这件极为严肃的问题上乱挂世系、瞎扯历史名人为胡氏装门面呢?一旦被人发现,一大名门望族的颜面何存?子孙何以立于人世?尤其是二修谱时,主编者栝公(成公九世孙)之父胡直儒,“历仕哲、徽、钦、高四帝,身兼龙图阁大学士与吏刑兵三部尚书,加封开国公”(详见《宋史》第431页),政绩享誉朝野,身份如此显赫,还有必要在修谱时,借用“史书名人连接”,瞎扯乱攀名人先祖,搞什么名人效应吗?
    其三,宋代活字印刷刚刚发明,中国史书寥若晨星。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产生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8年),是平民毕升发明的。在此之前,文字的记载和传输方式还是通过竹简和布帛。竹简笨重,有时移动一篇大文章还得一个小伙子来挑;布帛(主要是丝绸)昂贵,书写成本代价过大,即使是官方认可的史书,往往也是孤本(包括司马迁的《史记》)。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但受当时科学的局限,也未在全国广泛应用,华林宋谱两修期间,我国的史书,仍然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斗一样。没有我们现在科学发达,出书印书容易,如像胡海先生、士奇先生只要有钱,就能随时出书印书。既然史书寥若晨星,何来专载胡姓名人的史书呢?又何来“华林世系的史书名人连接”呢?本就显赫的华林世家还有什么必要“史书名人连接”??
    湖北孝感澴东胡氏 胡士奇
    原载《胡氏宗亲网》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0:44:08 | 只看该作者
再驳华林世系“实乃史书名人连接”――“六评胡海《大通考》”其中之五

  四、从历史名人赞、铭看华林汉代世系的准确性
  博学多才、精通音律的东汉文学家蔡邕,曾作《义士刚公赞》曰:“汉有胡公(胡刚),其声烈烈;交趾(汉地名)之间,以全忠节;如璧之白,不淄不缺;其人虽亡,其神不灭;志坚冰霜,心昭日月!”又云:“崇公者,义士刚公之父也,汉哀帝时为南郡丞改授华容令,故义士为华容人也!义士生于西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曾官平帝大司农,伏波将军马援之女为之配也,孝廉公简义士子也,孙元成汉光武建武中为右扶凤令。元成子聪汉光武永平中为副都尉,屯田西域。聪长子崇禧汉章帝元和中,班超荐为校尉,讨平西域。崇禧长子贤举孝廉,建功居多。贤长子宠,汉安帝永初中为交趾都尉,招降抚叛,边境以安。宠公长子广,字伯始,官太傅,谥文恭候。义士刚公再传9世孙华,即硕之子广之孙也!今华守陈留,吾(蔡邕)为治下,慕其祖功宗德,故献《义士刚公赞》也!”(引自《澴东胡氏宗谱》)此文系蔡邕时为胡华部属时所作。实际开列了一份华林胡氏从满公38世胡崇至48世胡华之间的世系清单:即世系表四:崇-39-刚-40-简-41-元成-42-聪-43-崇禧-44-贤-45-宠-46-广-47-硕-48-华、章。
  鼎立三国之一的吴王孙权之父孙坚,曾作《汉太傅广公墓志铭》曰:“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冬,御诏府君(晚辈对胡广的尊称)葬,皇上亲御汉墨制文以诔之,谥文恭候。扶柩还乡,百官护送,道旁观者如云,莫不叹泣,其荣呜呼!人臣之盛,汉兴以来未有如此之极者也!府君子陈留太守硕公涕泣,请坚为墓志铭:府君名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七世祖刚为西汉哀帝、平帝时大司农,今府君举孝廉,廷试第一,五迁尚书仆射,历事六帝,在台三十余年,周旋进退,不激不随,练达事体,明解朝章,上合天心,下合众望,京师百姓谚云:‘风风雨雨非耳聋,是是非非明心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府君以孝称,又以忠闻,忠孝两全,享年八十有二,何愧于天地之间也” !“东汉熹平元年十一月八日,吴郡司马晚生孙坚谨撰”(引自《澴东胡氏宗谱》)。
  东汉时,官居吴郡司马的孙坚,受胡广公子胡硕所托而作的这篇《墓志铭》,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蔡邕《义士刚公赞》中开列的华林这段世系的真实性。从胡刚出生的公元前65年到胡广去世的公元172年,共计是237年,正好也是繁衍了10代人(含胡广子硕、孙华),平均23.7年为一代。类似上面名人所作的“赞”、“铭”和“传记”,本人家谱上还有十数篇,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它们虽属祖谱世代相传,无史书明确记载,但时代背景却正好与《汉史》相符。华林世谱是否“史书名人连接”?历史名人所作的“赞”、“铭”和“传记”,也算是重要的佐证吧!
  五、从胡海的“依据”看其否定的荒唐性
  依据之一,关于“古籍名人之连接,非先祖代代脉传之世谱”。胡海在“全国《胡氏族谱》调查报告”(《大通考》第18页)中说:“华林谱世系,为成三子琼,迁毗陵八世孙迪功郞勤修,于宋政和二年(1112)创谱世系。勤修查得《周武王旌表八虞赐敇姓胡氏》并撰谱序论证胡公满又周所赐姓也,书胡公满为始祖,自陈国世谱20代而下,接以历代古籍名人至华林成,寿臣撰谱序合书为八十七代,古籍名人之连接,非先祖代代脉传之世谱”。试问,若如胡海所言,胡勤修“查得”的是周时的史料,应该只有“陈国世谱20代”,又怎么能“接以历代古籍名人至华林成”,“合书为八十七代”呢?难不成这《周武王旌表八…》的作者,能预测陈湣公越,至千年以后的唐末成公胡氏之间的67代世系乃至各代的先祖人名么?在胡海没有另外列出还有哪些“历代古籍”时,我只能这样反问他,这不是荒唐可笑么?而仅就《周武王旌表八…》这一史籍而言,也正如《史记》所载相符,胡勤修把它作为论证祖谱的依据又有何不妥呢?如果正史不妥,野史不是更加苍白无力么!
  依据之二,胡海掌握所谓的“大量先祖笔削珍贵文献资料”(此语见《大通考》第18页)。我就把它统统称之为“野史”吧。所谓“野史”,是叫人难以置信的,是人们的口头传说,是无据可查,无史为证的。但站在“以人为本、以族为本”的立场上,那些通过人们口头传说与“笔削”整理,所保存沿袭下来的世系,又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鉴于这一点,我们还是应该尊重这些世系以及他们的后裔。而胡海把它用作否定“有史为证、有据可查”的华林世系的确凿依据那就不对了!试看下面两例:
  关于“泄传世系”,胡海先生是这样高度评价的:“出自非官宦世家之民间百姓,一种亲情思念而作,西汉志刚于汉成帝河平年间(前28-25)纪录其可知七世祖泄传生周赧王五十年(前265)而始,其早、其详、其实,又为民间百姓创谱之最,无论是官家或百姓,出谱之最者,皆在本家”(见《大通考》第18页)。而我在《大通考》第243页,却看到胡海关于这一支系始祖的“传奇”身世:“泄传,周岁时失怙恃,幸得邻母王氏怜而抚之,方七岁,王母已殁,故先世所自出之祖泥于孤幼而渺然未知及。”胡海考证若实,令人不禁生疑:泄传“传奇”的身世只能说明,一个周岁时父母双亡,七岁时怜而抚之的邻母王氏又殁的孤苦伶仃的孩子,无监护人,无知情人,不仅不知生身父母祖宗是谁?不知自已出生何年何月?甚至连自己姓什么也是旁人所示,后世子孙何以准确知道他是“生于周赧王五十年”呢?试问,一个始祖身份不详,上无源头祖脉的世系,怎么能说“其详、其实,为民间百姓创谱之最”呢?胡海炫耀自己的考证,不是言过其实么?
  关于本人“二评”提到的“庶子胡丹”世系,即所谓的“正宗安定世系”。胡海称其为“古都咸阳官宦世家,承汉保持下来、唯一祖传世谱,即世世代代皆有前人做好先祖代代相传实录的世谱”。既如此,此谱应该是从无缺宗断代、上下连贯完整的,可以作为“领军蓝本”的世传祖谱吧?可惜的是,胡海却搬出了个大名人魏征,替胡海说了几句我认为对胡海的考证极为不利的话。《大通考》第18页介绍:“唐初,御史中丞胡学颜(胡丹第42世孙)续谱,魏征撰序曰:‘秦以上不可考’,故多缺代。‘汉以下颇可著’,不尽实录,有纰漏,有待来者考证。”请问胡海先生:您这“卖矛又卖盾”的,“到底是矛锐还是盾坚”?
  还有,若从胡丹至胡学颜只42代的话,岂不等于是1702年才生了42代,平均43年一代人吗(算法是:满公出生于公元前1108年,若30岁时得庶子胡丹,是公元前1078年,至唐贞观16年[公元624年]胡学颜修谱时,共计是1702年)?我曾在胡姓网站上撰文《百家姓氏繁衍究竟多少年为一代》,综合多部国史考证了全国前14大姓中颇有代表性的刘、李、赵、朱、胡这五大姓,既有帝王世系又有平民百姓世系,既含特殊性又带普遍性,上下跨度3114年的繁衍生育规律,最后得出的标准依据是平均23.8年为一代。胡海先生所定的这个世系,则平均每代几乎要超出20年,在“男儿十五立家计,女子十五婆家去”,早婚早育的古代,平均43岁一代人,这不是太离谱了么?可见魏征序中“故多缺代”的正确无误!
  以上两例,都是胡海老先生“笔削珍贵文献史料”考证中,最为得意之作。“得意之作”尚且如此,还用继续援引您的其他“成果”吗?本来就是“无史可证、无据可查”的野史,加上“不尽实录,有纰漏”,怎么能够拿来作为否定“有史为证、有据可查”的华林世系、天下其他世系的确凿依据呢?(当然华林世系也并非完美无缺)需得说明的是,我这只是与唯我独尊、狂傲武断、不能“兼收并蓄”的胡海先生,就有关问题的学术之争。因无奈才涉及到了“泄传世系”、“胡丹世系”,敬请有关宗亲切勿在意,我绝无不敬之意!因为,无论胡海对这二世系是否“发现”了,您们依然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仍然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
  依据之三,胡海对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为胡氏修谱作序的“否定”与“批评”。“大宋绍熙甲寅年”(公元1194年),朱熹给庐陵芗城胡铨世家修谱作序云:“胡氏其先,自五季刺史霸公而上,沿源求流,得姓始由妫满封陈候,谥曰胡,盖舜之裔也。自满而下承流衍派汉之胡宽胡建(按:唐学颜《世谱》宽为建之孙),三国之胡质、胡威,晋之胡藩皆嫡系也(待考)。自建迁安定(按:非也,《世谱》建祖成始迁安定),自藩迁豫章新吴华林,则有唐之义阳申州侍郞胡元范,工部尚书胡澄,咸出华林后(按:引自《元和姓纂》待考),我朝泰山读书胡翼之,衡山著书胡康候,因此考彼同一气也(按:胡翼之非华林派),其武宁、金陵、吉、袁、临江、新俞、新泽、芗城、永阳、白沙、永香、功德、澹源、醴陵、南城、龙凤三洲、新淦、象口、仁和、大眼之胡,皆华林之所出。芗城出于金陵,始于华林也(待考)。本源历历,支派详明”……。(引自《大通考》第282页)以上原文括号中的黑体字,都是胡海先生另加的按语与批注,不是否定就是批评,或者就是“待考”,短短文字中,竟达六处之多!
  朱熹是何等人物?他愽古通今,流芳古今,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世人尽知!是他的文化水平比你胡海差,还是他的历史知识比你懂得少?你一个今人,竟拿难以考证的《世谱》来否定朱熹,不是太目中无人么?《元和姓纂》一书,是唐朝宰相李吉甫主持,由作者林宝编修的官方谱牒姓氏学专著,历编四朝,全书共10卷,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修成,因是“姓纂”,又于“元和”年间修成,所以书名为《元和姓纂》。朱熹为胡氏谱牒作序,即使引证《元和姓纂》,也是严肃、慎重之举,还需你“待”什么“考”?胡翼之,又名胡瑗,号“安定先生”,著名的北宋教育家,是北宋“四真名人”之一(富弼为真宰相、欧阳修为真学者、包拯为真清官、胡瑗为真先生),也是成公三子胡琼的五世孙(成公―2―琼―3―持―4―徽―5―宁―6―胡瑗),他怎么就是“非华林派”?朱熹把华林胡氏来自安定世系,出于藩公之后,城公后裔散居繁衍于何地,开列得如此清楚明白,足见他对华林胡氏史学渊源、人口播迁,进行过较深的研究。难道还用得着你胡海在他的文章上面,添加按语进行点评好坏么?简直是荒唐狂傲得不着边际!
  综合本人对胡氏世系、族源十多年的研究,以及拜读胡海老先生《大通考》之心得,得出如下结论:本人祖谱《澴东胡氏宗谱》也是胡海先生所指的“广为全国族谱录载”之一的华林世谱,而且是华林世系从无缺宗断代、上下连贯完整的延伸;华林两修的宋谱是在一个“提倡编史修志”的时代“实录”产生的,这一世系并且得到后世――元朝国史――《宋史》全方位的证明无误,任何人是无力推翻的;在那个活字印刷发明刚始、中国史书寥若晨星的时代,何来“史书名人连接”;在那个“科举不择贫富”、“用人不问出身”的年代,本就名扬国中的华林世家,在编修祖谱的严肃问题上,弄虚作假的搞什么“史书名人连接”,有这必要么;华林汉代世系是否“史书名人连接”?蔡邕、孙坚等人的《赞》、《铭》已作有力的佐证;胡海先生把“不尽实录有纰漏”的野史资料,作为否定“有史为证、有据可查”的华林世系的有效依据,不是苍白无力么;甚至对于历史名家朱熹为华林胡氏所作的序言,胡海也妄加评议,等等这些,不是非常荒唐可笑么!
  本人以为,你这不光是否定整个华林世系,也是对客观真实存在的华林后裔的极不尊重,同时也是在侮辱我们宋朝修谱先祖的人格啊!别说你不认是胡铨的后裔,你就是认了,华林城公若泉下有知,还会感到蒙羞哩!综上所述,胡海老先生所谓的“华林世系实乃史书名人连接”一说,还能成立么?(未完待续)
  湖北孝感澴东胡氏 胡士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4-12-27 08:30 , Processed in 0.093768 second(s), 1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