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德平部长为《中华胡氏统谱》撰写序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21:18: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日,应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总会长胡连荣先生之邀,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胡德平先生为《中华胡氏统谱》撰写序言。
据悉,历时四年的《中华胡氏统谱》资料编撰和收集工作在福建晋江圆满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容审校等相关工作。此前连荣会长曾多次带领有关人员拜访德平部长并对修谱工作进行专题报告,德平部长非常关心家谱编修工作,亲自为《中华胡氏统谱》内容题词、封面题字,为《中华胡氏统谱》编撰工作做出了重大卓越贡献,展现了德平部长深厚的家族情怀和对胡氏后辈寄予了殷切希望。

《中华胡氏统谱》序
胡德平
说到中国的家谱姓氏,它出现在我国上古的尧舜时代。尧舜非必指两个特定的古人,而是泛指一个时代。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氏是父系社会的产物。氏族社会的存在有两大任务: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同时也是生活物质的生产。人类为了自身繁衍的兴旺、后代身心的健康,子孙体魄的进化,氏族社会才出现了姓、氏的区别,从族内婚过渡到族外婚。历史进入到文明的社会,帝王家世,《史记》称为“本纪”,诸侯封君,《史记》称为“世家”;朝廷将相和社会上的代表人物,《史记》表为“列传”。中国社会到了北宋时期,才有了百姓自编的家谱,明清时期更为广泛发展。
根据世系记录,胡姓的血脉之祖出自舜帝的妫纳五姓,得氏于西周陈国的胡公满。其后代生育繁衍普遍中华,真可谓撒谷成田,树木成林,在14亿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胡姓人口已占人口总量的十五位次。详尽历史难于细述。我对胡姓历史有几个问题有研究的兴趣,值《中华胡氏统谱》付梓之机,很想与胡氏宗亲分享,更愿和中华百姓之家共同讨论,慎终追远是每个文明氏族对自身历史的共同情感,古代社会的祠堂都有家族牌位、影像、家谱的堂号。我就先从家谱的堂号谈起。
第一,在中华百姓繁衍的历史中,集中聚邑的同姓大族,有不少家族的族长,兴起了对姓氏标志,起堂号的家族活动。胡氏家族修谱的堂号很多。湖南浏阳市西岑胡氏的家谱标明其堂号是“安定堂”。“安定”是地名,自汉朝以来,今天宁夏的固原市、甘肃的镇原市,陕西的子长县(瓦窑堡)都曾被命名为安定。汉代胡氏一族,长期在这里戍边,便以地望“安定”为自家的堂号,世代相传,以表胡氏族人其中一支的标记。这一地区是中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野地区。固原市东南有一关隘叫萧关,从萧关沿泾河而下,直至陕西关中,是一条古代交通要道。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家父胡耀邦随红军队伍长征,达到陕北。1935年12月27日,共产党在安定召开了党的“瓦窑堡会议”明确了我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战略。1938年5月,他和苏振华、王赤军同志又带领抗日军政大学四期一大队的学员进驻瓦窑堡学习战斗。父亲怎么也想不到,他又和远祖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说来也怪,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墓地在井冈山下的炎陵县,黄帝的坟墓在延安之南的黄陵县。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如此和炎黄二帝有缘,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奇事。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彻底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奠定了我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并把文化建设设立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的”基础上。在江苏泰州就读的泰州中学,其旧址就是宋代大教育家胡瑗所办的书院,胡瑗也是胡氏“安定堂”的后人,人称安定先生,书院人称“安定书院”,他长期在湖州、苏州担任学正工职。我故乡浏阳老家房前至今还贴有“祥钟淮海,毓秀苏湖”的楹联。
第二,在山西定襄县七岩山处,有一组摩崖石刻,其中有一块“胡奋德行碑”。耸立在海拔1436.4米的山顶上,碑文约1500个字,立碑年代为公元276年(西晋)。碑文经1700多年的风雨侵蚀,文字多已漫漶不清,经专家学者的辨认整理,碑文率可通读,唯辨认后填补之字以()标识,〇表示未识之字。
碑文序言:“岁初,鲜卑斩七郡各邑武木,渐起边患。朝廷以御边,命使持节、监并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关内侯安定胡奋,字玄威,统率坚锐,董督州郡。镇抚朔土。”这段文字表明胡奋代表皇权持节监督并朔州诸军,并注明他是安定郡治的胡家人。碑呈记功碑,主要记录胡奋功劳:“君乃震神武宣威,灵加岁赏,〇复税盐。不武边而力行纳贡。鲜卑息悉鞬泥,累代大檀绪侯之曾孙也。率户七万四千家,以先众夷屈膝内附为官奴。朔边无风尘之警,黔首晏然。”
碑文正文,仅保留下来如下文字:“〇〇〇〇统中军步骑五〇千〇人,以册六郡〇十门,匈奴回帅,合五万余人,咸茅册……”碑末为“官属督将,诸曹稼史一百三十人题名。”“胡奋德行碑”以上的历史信息都是魏晋史书上所没有的,以后在《永乐大典》中只有极简要的记录。2015年5月,才完整揭开此碑的真相,山西忻州文管所的李培林和浙江大学的同志均为此工作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胡奋的父亲是魏晋名将胡遵。在《三国演义》中对胡家的故事,有如下“演义”,考立于史书都有着相当的历史真实性。现简单举例几则:《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记载曹魏平定辽东太守公孙渊时,部队的先锋就是胡遵,此役获胜。第一百零八回记载司马昭总领三路大军攻打东关,胡遵仍为先锋,此役大败。第一百十九回,记载了钟会、姜维暗中结兵反魏,胡遵次子胡烈及孙胡渊领兵平息了这场暴乱。第一百二十回,记述了晋军伐吴的过程,胡遵的三子胡奋为平南将军,在大都督杜预统领下参加此役。战役期间,书中记录了胡奋劝杜预退兵的一段话:“百年之寇,未可尽服,方今春水泛涨,难以久住,可俟来春,更为大举。”此处与正史《晋书•杜预》记载文字大有不同。
对历史问题,今人万勿先设主观立场,再做溢美或是隐恶的评价,这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在“安定堂胡氏族谱”的整理过程中,胡氏后人之所以重视西晋“胡奋德行碑”,完全是因为在二十四史的正史和家谱以外,又发现了历经千年的碑刻文物,这对胡氏家族传承和中华百姓的研究都是一个意外的发现。从残碑可知,胡奋的德行记功碑记录的与鲜卑人的议和只是附笔,正文却是要与匈奴一部开战,只可惜碑文已无法阅读。
大家知道西晋的存在只有五十一年,短命的王朝之所以命短,完全是西晋王朝内部的腐败,八王之乱的互相残杀,导致了中国南北朝的大分裂,时间竟长达272年之久。这是正统王朝的一部痛史,也是民族融合需要正视的一部正史。以后中国又统一于隋唐。这是今人在修撰家谱工作尤其应该注意的工作。
第三,今天的胡姓人家,历史属于汉民族,汉族人口有一部分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汉人移居到江淮、江南一带的别称。据《东晋书》记载:祖逖是今保定涞水人。家世累居高位,“世吏二千石”,常“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西晋灭亡之后,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即今天的两淮地区。若干年后,他“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渡泛中流击楫”,终成一代名将,流徙部曲,并非大批的流民散户,而是同一宗族的乡党、武装部曲。这就是汉族人中最早出现的客家人,客家人的新住地叫侨郡、侨州、侨县。往往贯以中原地区原住地的名称,并加一“南”字。如京口叫“南徐州”,南京地区叫“南琅琊郡”、“南兰陵郡”。江南胡姓人家做为客家人,最早的历史大约也开始于此。作为陕甘宁地区的“安定堂”,演变到江南的“安定堂”,历史上人口的流动性合乎沧桑。
今天的中国,客家人的称谓已不多见了,但侨民、外籍华裔的称谓已是身边常见的群体。今日世界人口流动是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一部分,我中华民族的子孙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为世界,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对后人的期待。
《中华胡氏统谱》即将付梓,我在此略述拙见,是为序。
二0二四年十一月撰于北京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4-12-26 23:18 , Processed in 0.16274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