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总会专题报道丨首席执行会长、安徽省胡氏会长胡支明累计捐款800万奉献家族和社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总会首席执行会长、安徽省胡氏会长胡支明
累计捐款800万低调奉献家族和社会、
扶贫济困暖人心、孝老敬亲传真情!

在安徽天长这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把事业、公益与宗亲情怀紧紧编织在一起的企业家。他既是建筑业的深耕者、治理者,也是宗亲文化的守望者、推动者;既在经营层面追求“质量与信誉”,又在社会层面坚持“慈与孝”的长期主义。他就是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会长、安徽省胡氏文化联谊会会长、千秋建设集团董事长——胡支明。

三十余年,他以党员的担当与企业家的定力,扎根工程现场、深耕产业链条、服务家乡发展;二十余载,他在编修宗谱、赈困助学、赈灾扶弱、弘扬乡贤文化等方面持续投入,累计捐款捐物达800余万元,以静水深流般的低调与坚韧,温暖了无数人,也厚植了胡氏家族文化的向上根系。

一、不忘初心的人格底色

安徽天长,东承长三角、西接皖江,历来是安徽经济外向型发展的桥头堡,连续多年领跑全省进出口与综合实力。自古文脉昌盛——“夜雨秋灯录”的宜鼎、科学先贤王贞仪、清代状元戴兰芬在此出,人文典范包拯亦曾在此首任县令;“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更在民间长流。天长,亦是世界名曲《好一朵茉莉花》的故乡。

这种兼具开阔眼界与重义崇孝的地域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出生于1964年12月、来自马塘村的胡支明。青年时代走出乡野,他在工程建设的实践中打磨专业与意志,从基层项目到集团治理,从“把一件事做好”到“把一群人带好”,其人其事皆可见“踏实、勤奋、笃行、守信”的底色。

二、产业发展、集团化治理

2002年,天长市千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创立;十年磨一剑,2012年注册成立千秋建设集团,注册资本10088万元,逐步形成以建筑施工为底座、房地产开发与物业、园林绿化与监理、酒店管理与矿业等多元协同的产业矩阵,旗下设立千秋房地产、千秋酒店管理、千秋监理、千秋园林、千秋物业、千秋矿业等子公司。集团拥有工程技术与经管人才200余人,配备各类施工与检测设备近500台(套)。

以“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为根本宗旨,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管理要效益、以信誉拓市场。自2009—2024年,千秋建设集团承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达927.64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81.82亿元,工程合格率100%,在行业与业主群体中积累起稳定口碑。

胡支明是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长期坚持“率先垂范”的管理原则——工程开工必到现场、关键环节亲自协调、难题面前迎难而上。他的办公室堆满图纸与资料,他的日程表几乎没有“真正的下班”。在高强度工作节律中,他仍坚持锻炼,深知“健康是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本”。

他连续当选天长市第十二届至十七届人大代表,被授予“天长市新农村公益之星”“优秀共产党员”“天长市优秀人大代表”等称号,并在工商联、建筑业协会、体育总会等社团任职,用制度化、常态化的参与,推动行业自律、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
三、以文化凝亲、宗亲组织建设的“主心骨”

宗亲文化之贵,在于“以族为介,以德为纽”。自1997年以来,胡支明持续活跃在胡氏宗亲组织工作的一线:历任天长市胡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会长;《安徽胡氏通志》编委会主任,并大力支持编修工作,现任安徽省胡氏文化联谊会会长、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会长等宗亲内主要职务。

在谱牒编修方面,他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走访各地宗亲,组织召开多轮交流会与审稿会,强调“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的编修原则,推动《安徽胡氏通志》高质量问世。他多次奔赴甘肃镇原、江苏、广西、新疆、广东等地,参加第三届、第四届世界胡氏恳亲大会、中华胡氏统谱研讨会、“胡耀邦故居建成与铜像揭牌”庆典、胡雪岩“商道”与胡适“文道”研讨会等重要活动,架起各地宗亲文化互动的桥梁。

在资金支持层面,他向《安徽胡氏通志》编修组捐赠2万元;向《世界胡氏通谱》首卷捐赠20万元;向安定胡氏文化博览园捐赠10万元;在湖南省虞舜文化发展中心成立大会上捐款15万元,并连续多年参与舜帝大典祭祀与支持。在胡氏捐资助学活动中,他多年累计捐资数十万元,使“崇文重教”的家风延续为一代代学子的踏实底气。
四、与胡连荣总会长共建“天长荣誉国际酒店”

家族事业需要“组织力”,也需要“产业力”。在推动地方产业与家族事业的融合发展上,胡支明与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总会长胡连荣通力协作,联合布局并高标准运营天长荣誉国际酒店及配套地产项目。项目遵循现代酒店治理理念与区域消费升级趋势,注重产品力、服务力与品牌力的统一。

随着配套地产基本售罄、酒店经营火爆、实现盈利与分红,该项目不仅成为天长文旅商务体系中的标杆资产,也成为“宗亲联动—产业落地—地方增益—品牌共荣”的成功范式。一方面,它带动地方税收、就业与服务业升级;另一方面,也为家族事业的可持续运作提供了稳定支点,展示出“以实业反哺宗亲文化”的现实路径。
五、大爱无言:800余万元善款背后的“常态化慈善公益事业”

胡支明的公益慈善,既有规模也有延续,更有温度。过去多年,他累计捐款捐物800余万元,覆盖教育助学、扶贫救困、灾害救援、乡村治理、宗教文化、群众体育与地方文艺等多个领域,形成“精准、持续、低调”的公益慈善画像。以下是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和案例:

(1)教育为先:点亮寒门学子的“第一盏灯”:

2008年以来每学期为马塘村孩子送书包、文具,持续不间断;2011年出资20000余元为马塘小学修缮教室与办公室;向谕兴中学、金集中学20名贫困学生发放2万元助学金;2020年国庆期间向天长市铜城镇人民政府捐赠房产价值人民币350000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胡支明上缴特殊党费30000元,向家乡马塘村捐款10000元;2023年胡支明会长自己花费232万元购买荣誉公馆五楼,无偿提供给天长宗亲会使用,作为宗亲会办公场所;2023年为华林书院修建捐款支持50000元;常年在胡氏族内“捐资助学”活动累计捐资数十万元,让每一位考入大学的胡氏子女感到“身后有家族、有力量”。在胡氏族内开展孝老敬亲、留守儿童、高龄老人、老弱病残等慰问活动累计捐资数十万元。(不完全统计)
(2)扶贫济困,尽显胡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

2013年1月12日“关爱农村老人、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向马塘小学12名贫困生各500元;向村内贫困老党员、老干部、80岁以上老人发放300元慰问金(共76位);2011年10月资助身患癌症的胡翠云38200元;2012年向冶山镇卞桥村捐款3000元;2013年4月资助身患白血病的张广珍5000元;2014年6月资助身患牙癌的家庭4000元;2015年为残疾人胡金强购置高位截瘫行走器3000元;2016年赴甘肃镇原开展扶贫项目并参加第二届宗亲文化论坛,捐款3万元;2024年1月慰问困难宗亲胡席成送上慰问金15000元;2024年2月在天长市马塘村举行暖冬慰问活动,为家乡老人送上慰问金70000余元;2024年9月看望困难宗亲胡恒友妻子王春香送上慰问金3000元。

(3)乡村治理:从“硬件改善”到“温情治理”

2012年为村卫生室购置3台空调,投入12000元;多年累计用于修路、修建乡村学校教室与办公楼等基础改善160余万元;曾长期担任马塘村第一书记,推动村务公开、民生关怀与志愿服务的制度化。

(4)宗教与文化:敬畏传统,涵养人心

2012年向司徒禅寺大雄宝殿落成捐款5万元;2014年向护国寺重修大雄宝殿捐款20万元。

(5)尊师重教:念念不忘“来处的光”

胡支明会长邀请曾在马塘小学任教的老中青教师27位齐聚天长,参观集团办公场所与精品工程“千秋大厦”“千秋凤凰苑”,宴叙情谊、感念师恩。他常说:“没有当年的谆谆教诲,就没有千秋集团的今天。”
这些看似“零散”的数字背后,是一条清晰的慈善逻辑——以教育为本、以救急为要、以乡村为本、以文化为魂、以宗亲为亲。规模之上见长期、流程之中见专业、细节之处见真情。
六、党建引领:把“公德”做在“私德”之前

身为中共党员和高级工程师,胡支明始终坚持“先把人做好、再把事做好”。在企业治理上,他把“安全与质量”置于效益之前;在社会参与上,他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名利之前。无论是作为人大代表建言献策,还是作为行业与社团的骨干推动规范发展,他都以“看得见的责任”回应“看得见的期待”。

这种把“公德”放在“私德”前面的价值秩序,使他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与多维角色中始终保持稳定取向,也形成了千秋集团“敬畏规则、尊重专业、积极回馈”的组织气质。
七、低调奉献不张扬

许多人评价胡支明:“做得多,说得少;来得急,走得静;该出手时从不迟疑,该退后时绝不抢功。”他处事谨严,不事张扬,常常以“力所能及、绵绵用力”的姿态,将一项项好事、善事落在最需要的地方。他鼓励企业员工与宗亲“弘扬慈孝文化,传播社会文明,倡导无私奉献,共建和谐家庭”,并以“每年都在做、每年都做成”的连续性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家族传统与组织文化。
八、税收、就业与产业生态的“三重贡献”

千秋集团年产值10多亿、累计上缴税款上亿元,在带动本地产业链、吸纳就业、培育本土工匠、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持续作用。以天长荣誉国际酒店为代表的文旅商务载体,与千秋集团的工程、物业、酒店管理等版块形成互补协同,为城市服务业质量提升与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提供了坚实支撑。地产去化良好、酒店运营火爆、实现分红,既推动地方消费生态升级,也为“宗亲组织—产业平台—社会公益”的正循环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九、当代乡贤:把“家国情怀”落在“可量化成果”上

衡量一位企业家的社会价值,不止看企业规模与资产体量,更取决于其对社会结构的正向增量。在胡支明身上,“家国情怀”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可归档的项目清单;在宗亲文化上,编修通志、完善谱牒、凝聚血脉、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在公益慈善上,聚焦教育、聚焦乡村、聚焦弱势;在营商环境上,以规范建设行业生态、以诚信提升市场秩序;在城市发展上,以高质量项目锚定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这份“可量化”的清单,是对当代乡贤精神的现代诠释。
十、让更多人“因善而强、因信而荣”

未来,胡支明将继续:升级公益路径:在助学、助老、医疗救助等成熟板块基础上,探索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乡村体育与心理关怀等长效机制;夯实产业根基:以工程管理、物业酒店、城市更新等板块协同,服务天长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优化组织治理:完善宗亲会的透明度与专业化运作,吸引更多青年宗亲参与,让“慈孝与实干”成为共同的价值底座。

温和的力量,最能穿透人心。胡支明以低调奉献、恒常、可持续的方式,把“事业之好”与“人心之暖”同步送到城市的肌理与乡村的土壤里;以组织力与产业力同频共振,让胡氏家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我们回望他走过的路,会发现那些看似寻常的坚持,正是这座城市、他带领这个家族、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宗亲之利,不在掌声,在持久的互助体系;宗亲之美,不在排场,在真实改变的生活。以胡支明为代表的安徽省胡氏宗亲,正在把情义、文化、产业、公益编织进同一张网:情义召集人、文化组织者、产业连接器、公益执行官——四个角色汇于一身。

当天长家风馆里一本本谱牒、一道道展陈向公众敞开,当荣誉国际酒店里的灯光一次次为奖学助学、恳亲团聚而亮起,许多人的人生轨迹悄悄改变:有的学子被点亮了求学的路,有的老人被看见了生活的难,有的家庭被拉了一把过关,有的城市因此多了一份凝聚的暖。
这,正是胡支明“低调奉献、济困扶危、孝老敬亲”的最好注脚。

关于胡支明会长的公益事迹还有很多,有些事情我们无法一一追溯,因为他经常做好事不留名、不留痕迹、很多事很多年,有些事情,他也忘了。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为国家、为家族、为社会的奉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扫 码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或 微 信 群 ,让 更 多 人 了 解 安 徽 胡 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QQ|手机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3 )  

GMT+8, 2025-10-31 00:14 , Processed in 0.12794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